要象个姓“工”的
提起共产党员李保德,西北国棉二厂职工无人不晓,都说他是个乐于为职工排优解难的热心人。
李保德今年50岁,1958年参加工作,他在纱厂整整干了31年,多次立功受奖。他是国棉二厂细纱车间钢领组组长兼常日班工会主任,在一般人看来,一位快退休的老工人兼任轮班工会主任,工作干多干少都无所谓。可李保德不这样想。他说:“既然工人选了俺,俺就得干出点名堂来,要确实象个姓“工”的,”班上有几位大龄青年没谈上对象,情绪低落,思想苦闷,平时上班拖拖拉拉,工作没精打采。李保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一面鼓励他们打起精神,干好工作,一面三天两头地托人为他们介绍对象。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他们和你非亲非故,你干吗这样为他们操心呢?”李保德笑笑说:“我是工会主任,工会是职工之家,哪有家长不操心儿女婚事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在他的热情帮助下,先后有3名大龄青年很快谈上了对象,工作也比先前进步多了。
李保德在担任轮班工会主任期间,发现个别职工经济确有困难而不写申请,无困难写申请者却又不乏其人,针对这些情况,李保德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轮班工会主任,有责任将每个职工的家庭实际情况搞清楚,好让那些真正有困难的职工能够得到及时帮助。皮辊房工人安会刚,家在周至县农村,他上有老,下有小,爱人又有病,沉重的家庭生活负担,一直压得安会刚喘不过气来。安会刚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便没写困难补助申请。李保德得知后,牺牲星期天休息时间,坐车赶到周至县,又从周至县步行了20多里路,来到了安会刚的家。经过调查,发现安会刚家里确有困难,回来后,他便将这一情况向厂工会作了反映,使安会刚的困难及时得到了解决。数年来,细纱常日班十余名经济有困难的职工,全部得到了适当补助。李保德为职工排忧解难的事迹,受到了广大职工的交口称赞。今年“七一”前夕,他被国棉二厂党委表彰命名为“模范共产党员”。
(李新刚 田信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