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摄影的苦与乐
西北电建三公司 晓是
现在下了班玩相机的人真不少,但专以拍新闻照片取乐的似乎不多。我就喜欢这个,周围的哥们儿说我犯傻,说你搞摄影创作还能捞点名气,拿着自个的相机贴上业余时间拍新闻照片不是瞎耽误功夫?人家报社的摄影记者脖子上挂着“尼康”干什么吃的?
说真的大伙儿这么说自己心里也不是味,可是一打开那厚厚几本剪报资料又感到踏实了。咱不冲那几块钱稿费(连胶卷相纸的本钱都不够),就图个喜欢,活得实在。你瞧身边这些师博和师兄弟姐妹们,一个个没什么豪言壮语却都朴实得可爱,论干活儿都是好手。找个角度给他们“咔嚓”一张,冲洗放大再写上一段掺着自己感情的说明文字,一幅两幅、三幅四幅地投给报社。终于有一幅登出来了,大伙儿乐我也高兴,心里特滋润。当然,话这么说挺容易,真“练”起来难着哪!时间好说,礼拜天、换休全贴上,大过年的也背上相机四处“打猎”,可这经济承受能力却不撑面子:一台象样的机器好赖也得配个变焦头,没个三两千块拿不下来。攒呗!看电视有个12寸黑白的就凑合;洗衣机也免了,喜滋滋捧回一部“美能达”,心说这下喘口气儿,得,胶卷“吃”得更厉害了,哪个月没个三十五十的甭想玩得转!夫人此时便有了些愠色,亏了是当年一块下乡的“插友”,发作一通儿又马上雨过天睛,动手把毛毯往窗上钉,把红纸往灯上蒙,一间暗室立马就布置好……
几年折腾下来,倒也有五百多幅照片上了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大大小小几十家报刊,还有几幅在杂志封面上露了脸,获奖证也弄回一沓,入了陕西新闻摄影学会的伙,中国水利电力摄影家协会还给了把理事的“交椅”。按说这会儿能高兴了吧,其实不然。看看已见报的片子,总感到有点“蒙事儿”,跟这几年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的活儿一比,差老了。简直白玩。没别的说,往后咱的业余时间还是整这个!盯着“十佳”的水平标,没准儿哪天咱们陕西工人报来一次“十佳摄影通讯员”评选,咱还能算一个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