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故事到底出何处
黄高才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播出后,关于《西游记》的现实原型问题,众说不一。主要说法有二:一是认为《西游记》的现实原型在湖南、安徽一带;二是认为《西游记》的主体原型在陕西彬县一带。许多观众和读者对此莫衷一事,因而很有必要依据自然环境对此加以考证
《西游记》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根据现存有关资料来看,《西游记》故事是甘、陕泾河(渭河的一个大支流)流域的民间口头创作。如《永乐大典》一三一九卷“送”韵“梦”条下引有一千二百余字的“梦斩泾河龙”,标题作《西游记》,内容和世德堂刻本《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天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基本相同。由此可见,《西游记》确系甘陕泾河流域的民间创作。自然,它的现实原型也就只能取自泾河流域的自然分布了。
在今彬县县城西五公里附近,泾河边的山崖上,有许多天然洞穴,其中有一题写着“花果山水帘洞”洞名的一个巨大洞穴,洞口面北直望泾河,里面溶岩参差,景色十分优美。原来洞中还有高大的孙行者塑像(文革中被砸)。据其依山望水的自然气势和《西游记》中的具体描写,可以断定这就是作品中花果山水帘洞的现实原型。
在彬县县城西约十公里处,有一处古建筑——大佛寺,据传为唐天子专为唐玄奘取经所建,寺内有顺依山势雕刻的巨大佛像,身高三十八米,为全国第二大佛像。另外,还有千佛洞、观音洞等一系列珍贵石刻洞穴。这一建筑就是作品中所写猴王出世后拜师学艺的那个寺院的基本原型。
再从历史、地理来看,从东土大唐都城出发西去印度,彬县地区泾河河道也是必经之路。既然唐僧西行经此之地,那么被压在花果山附近的孙行者就有被救的可能,同样,沿看泾河河道西行,就会有一连串东海龙王及龙子龙孙的故事。这些,绝不能说是创作者构思的巧合,而应该说是创作者据实的成功。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考证依据来看,《西游记》确系甘陕泾河流域的民间创作,吴承恩只是最后的完成者,它的自然原型取自今陕西彬县一带具有自然的和历史的依据。至于安徽说、湖南说,大约缘起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拍摄选景问题,都缺乏历史的和地理根据,是不可信的。
本版编辑 冯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