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和“已经超过”
孙豹隐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塑造的“金陵十二钗”的形象,给人印象最深者莫过于王熙凤了。的确,邓婕的表演内蕴较深,其外形、气质也相当吻合角色,不失为一个活蹦乱跳的“凤辣子”再现在屏幕上。
王熙凤形象的成功塑造,无疑是邓婕在其艺术道路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然而对于后来者而言,却从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难度。谁今后再演王熙凤,就不能不正视面前这个“劲敌”。当然,真正的艺术家并不害怕眼前横亘的长城,而是立志要想方设法超越它,从而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十分欣赏刘晓庆的艺术胆略。她在出演电影《红楼梦》之际,毫不掩饰地声称要“超过邓婕”。这一艺术追求,无论是对她自己还是对观众无疑都是福音。对她,本人,塑造出一个更加准确、浑厚,神似的凤姐,无疑是在她的艺术之树上又结下了一颗璀璨耀目的硕果。对观众,则可以大饱眼福,得到一次美的艺术享受。基于这种认识,不少人当初对刘晓庆的豪言壮语是举双手赞成的。
不过,艺术这东西绝非是哪个人主观上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要达到什么境界就能够达到什么境界的。艺术规律无情地制约着每一个人,一个人要想攀登上艺术的高峰,需要许多自身的条件和客观因素。刘晓庆扮演王熙凤,严格地讲,她的自身条件是有缺憾的。王熙凤性格中需要牢牢抓住的几个特点:一是其年轻(约十八九岁),貌美,浑身豁透出大家气质;二是“脸酸心硬”,媚在表面,辣在心底;三是“由说话看出人来”(鲁迅语),其“明处一盆火,暗里一把刀”的鲜明个性,每每借助语言活脱出来。对照刘晓庆的表演,在上述三个方面恰恰都暴露出她的弱点,尤其是她的台词功夫之差,在主持《世界电影之林》节目时已经暴露无遗。这次在电影《红楼梦》中,本来是一个伶牙利齿的凤姐儿,硬是被她那缺乏抑扬顿挫的语言弄得声容并减。至于客观因素,由于邓婕的成功在前,形势对刘晓庆自然也大为不妙了。处于这样一种艺术上的不利状况,如果刘晓庆能够清醒地加以认识,进而注意扬长避短,努力发挥自己经验丰富等优势,在创造角色时切实体会人物的深层次心理活动,那实现术的突破,实现“超越”的心愿,还并非是没有可能的。遗憾的是,刘晓庆过于自信了。她不是全力以赴地在艺术王国奋力拚搏,以求一逞,而是仍然沿袭以前惯用的那种表演路子,只是在精神上高踞他人头顶,用“已经超过了”的大话来为自己撑腰壮胆。这样,她就完全丧失了成功的可能。如果说,刘晓庆自身条件的不足,只是为她塑造王熙凤的形象带来一定困难的话,那么,她沾沾自喜讲出“已经超过了”邓婕的这种艺术创造态度,则注定了她必然要陷入创作凹地的命运。须知,艺术上超过与否的评判者不是创造者自己,而是观众。
我们说,一个堪称艺术家的人树立超过他人的信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那是促使自己艺术进步的动力。同样道理,“已经超过了”这类词语却是万万不可轻率言之的。因为那是导致自己艺术固步自封乃至失败的陷阱。刘晓庆在《红楼梦》中不尽人意的表演,实在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