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3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工会应尽力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走出困境 互相理解 共度难关 企业兴旺工人富 不可忘记职工群众 气顺则万事兴 任务不饱满怎么办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气顺则万事兴

气顺则万事兴。

气顺,职工就会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气顺,职工就会排万难除万险,与企业共度难关。

“气”,《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两个解释:一为“人的精神状态”,二为“使人生气”。我认为要让职工与企业共命运,就要使职工们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不能使他们生着气搞生产。

毋庸讳言,现在不少职工气不顺,搞生产没有积极性,抱着“企业垮了咱都垮,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企业”的思想,这是很令人担忧的。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气不顺大概有三种原因:一是用工制度不同,工资、待遇、劳保等不同。现在不少单位都有固定工、合同工和协议工之分,由于用工制度不同,各工种在工资、待遇、劳保、医疗等方面都不同,使得合同工和协议工“气不顺”。据调查,铜川矿务局井下一线有一半以上的工人是合同工或协议工。他们中大部分人抱着“挣些钱回家盖房娶媳妇”的思想,合同一满(甚至没满)就卷起铺盖卷回家了,根本就谈不上和企业共命运。究其原因,他们说:“咱干的再好还是回家种田!”

二是“公仆”之行为让“主人”失望,现在有些“公仆”以权谋私,存在着“不捞白不捞”的思想;有些利用职权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在好工作岗位上;有些“公仆”收入和职工相差太远,等等。这些情况伤害了“主人”们为企业多做贡献的热情。

三是许多企业的领导确实辛苦,他们为企业呕心沥血,辛勤奔忙,但由于宣传不力,“忙了上头,急坏了下头,闲悠了中间。”职工们不了解厂里究竟难到了什么程度,不知厂长在想着什么,只觉得自己企业日子难过,不如人,于是也“气不顺”,由于思想不统一,和舟共济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

以上原因可以说是气不顺的主要原因,诚盼有关领导注重解决。

铜川市铝厂 弘驰

本版编辑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