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5月0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捧出一片心 “出口转内销”种种 图片新闻 妙趣横生的中药名对联 《明刻鹿门史记钞》在韩城发现 争春(木刻) 上海龙华庙会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捧出一片心

屈夏眉

“七色文艺窗,七色文艺窗,……”随着陕西电台播音员优美中又显庄重的声音,那歌乐飞扬的“先听为快”、促人奋进的“青春火花”、情系电波的“红豆寄语”、多姿多彩的厂矿文艺、撩拨心弦的“抒情诗页”,给这千万颗心带来了激动,充实和振奋。

两年多时间《七色文艺窗》播出了百期。百期之内,四万封诚挚的信飞进了这个七彩世界的窗口。

听众称誉它:“心灵的知音,精神的益友。”

而它的编绘者却说:“再苦再累,也要把欢乐通过这窗口献给听众。”你也许不相信,这个时间长、内容丰富的节目,编辑只有两个人:他和她。

他,是名副其实的小草,只有在每次节目的最后才能听到其姓名。但确切地说,他是这个节目的总设计师,节目成功的一大半功劳应归于他。他叫吉广利,今年刚好进入而立之年。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人很干练。节目的构思和编排,全由他匠心独运。

每天来信五十多封,这是节目的生命,他要一封一封地拆,一封一封地看;每期二三千字(节目时间变动以前五千字)他要一字一字地想,一字一字地写;先听为快、音乐殿堂点播台的歌曲、乐曲,他要一首一首地听,一首一首地选。稿子常常是深夜写成。

妻当然不满意:“有谁象你这样工作的?”但最终还是理解了。做妻子的谁不想丈夫事业上有所成就?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已习惯,妻子没有了怨言,反而有了支持。他更加勤奋了。

“制作节目如炒菜”,吉广利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真正地炒菜并不麻烦,麻烦的是选料和配料,制节目则更难。”

有形的并不辛苦,辛苦的则是无形的。经常靠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这也是吉广利的“难”之所在。但他有能力克服。

“七色文艺窗”节目需要把文学和音乐综合起来,吉广利正是个兼备者。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在高雅的音乐殿堂里,他能挑拣出听众喜欢的内容,而且每期都能出新,这当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我的出新是在编排上和作品上下功夫,比如说青春火花,首先要看文学的思想,给人以什么样的启发,再是文学的手法,并且作为主持人自己的感受。其它栏目也一样。”

他成功了,从听众热情洋溢的稿件里,从社会各方对此节目的反应中。

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她——李娜,也成功了。

前年台里决定文艺部办一个大型综合文艺节目,在吉广利和文艺部主任郭匡燮把一切都准备好时,却为主持人发愁了。当时《假日生活》节目在听众中已占居一定地位,那是新闻性很强的专题节目,而“七色文艺窗”节目要求兼文学音乐之长,主持人形象的规定性很强;不能脱离群众,又要保持持重、活泼。说话要深入浅出,态度要平易近人,而且又具有大家风度。

其实李娜嗓音并不太优越,她是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在台里专搞音乐,要当主持人不免引起大家怀疑,甚至她自己。

开始时,她还没有播音技巧,有时形象笑但声音并不笑,她不断学习,慢慢积累了经验每次录好音后,都要重复听几遍;如不满意再录。

在中国,家务活一般是妻子干的,她也不例外,丈夫整天忙着工作,只有她干。但为了在播前保护嗓子,她宁愿不干家务活儿。

去年她去外地学习,她在节目中给听众请假,回来后向听众报到。嗓子哑了她继续主持节目。她离不开听众,听众离不开她。

电台每天来的五十多封信基本上是写给她的;一些听众直接和她探讨文学问题,婚姻和人生;一次,她的嗓子不舒服,声音有些沙哑,听众立刻给她来信,推荐治疗药物,甚至有的听众更加佩服她,觉得声音带点沙哑,反倒更加亲切、质朴和真诚。但总而言之,还是希望她早日康复。

这些都出自于听众对她的信赖。她靠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靠毫不娇揉造作的真诚之心而树起了这个主持人形象。

《七色文艺窗》一百期,凝聚着大家的心血。葛鹏,当初的男主持人,靠着深厚的功力,播得那样动人。继之而来的包志坚,与李娜又是珠联璧合,加之刘卫星、李晶、张燕西、刘明珂和范如川的通力合作,使得七色文艺窗赤橙黄绿青蓝紫,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四万来鸿,飞进了七色文艺窗。

七色文艺窗的制作者们,又在为听众创造着新的境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