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转内销”种种
高时阔
前几年,社会上时兴商品“出口转内销”。不管真假,只要在商品包装上写上一行“洋字”,再扯一条幅,上书:“出口转内销,存货不多,欲购从速”,便可引一些人怦然心动,慷慨解囊。
近年来,由国内“出口”海外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比如《孙子兵法》东渡日本,“雷锋精神”西入美国。这些在我国日渐受到冷落的精神财富如今已中为洋用,正在为异邦的文明和繁荣发挥着积极作用。
其实,精神产品“出口”并不足奇,因为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原本是不分国界的,应当为全人类所共享。只是有些“国产”的东西平时不被国人重视,非要等到“出口”受到“洋人”欢迎后,再转而“内销”,总让人感到有点不是滋味。
日前读到一本由美国人特里尔著、国内刘路新等翻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据报纸介绍,此书在国内十分畅销,印数已达几十万册,报纸同时又载文称:这一本翻译得相当糟糕的书,其中的谬误不下百余处。无独有偶,近期书店十分畅销的另一部书《周恩来传》也是出自外国人(英国人迪克·威尔逊)之手。这就叫人费解了,为什么中国领袖们的传记非要由外国人来写呢?记得几年前一部由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在中国出版后,曾有人提出过类似的疑问,没想到几年之后中国人又要要从外国人那里了解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生平。
如果说中国人写自己的历史、写自己的领袖难免会有所顾忌(且不说有“禁区”)而让“老外”们抢了先尚属可以理解,如今出版领袖文集又让外国人抢了先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组织编篡出版的长达50到60卷的《毛泽东全集》将是世界上第一部《毛泽东全集》。另据报载,由日本人竹内实主编的《毛泽东集》亦长达20卷。然而在毛泽东的故乡,至今人们仍只能读到他老人家的五卷本《选集》。看来,急性子的中国人只好等着买“出口转内销”的《毛泽东全集》或《毛泽东集》了,只是希望不要翻译得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