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和职工贴在一起
——记安康地区第二缫丝厂工会主席强志发二、三事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强志发,安康地区第二缫丝厂工会主席,因他为工厂分愁解忧,为职工办实事,厂长称他是“好参谋”,职工称他是“好主席”。该厂工会继前年被省总工会授予“先进基层工会”后,今年“五一”,他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强志发今年42岁,可他从事工会工作已近20年了。同他一起来工会的同志也换了几茬,可他一直没挪窝。
工厂实行了责任承包制,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可有些职工接受不了现实。强志发下基层做工作去了。他通过同职工算承包前后职工个人收入相差一倍的帐,使职工从中看到了自己得到的实惠。
在工会工作中,强志发和工会的同志们一起,围绕工厂各个时期的生产任务,开展各种各样的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并把工厂在生产中的难点,做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次,该厂的产品质量要上等级。厂工会就在全厂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还在一些重点生产车间搞技术比武活动,使工厂的产品上了一个等级,为企业也增加了收入。过去,该厂因职工技术素质差,在全省缫丝技术比武中总是“剃光头”,可近两年来,在这个只有1300多人的厂子里,已涌现出各类技术尖子510人,操作能手42人。1988年全省缫丝技术比武赛共设5个技术标兵,而该厂就夺得了4个。这些成绩里面,渗透着强志发的心血。
“工会工作的基础在职工群众之中”,这是强志发深刻的体会。可不是嘛,他给自己定了个规定:一个星期至少要三次下班组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职工反映:工厂制定的计件责任制有的条款有不妥之处。他将情况及时向工厂进行了汇报。在他的建议下,工厂进行了完善。职工提出文体活动没场地。他又向工厂反映,并在工厂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率先装起了闭路电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组织职工进行各种有趣的、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职工谁家有了急事、难事,张主席更是跑得脚不沾地。该厂职工的一名13岁的男孩在汉江游泳,不幸淹死了。因天热,尸体很快臭了。强志发知道后,和一名工人一起,跳到江里,硬是把尸体抬上了岸。随后他又负责孩子的后事。1987年的一场暴雨,将工厂四栋家属楼淹了,化粪池的粪便淌得到处都是。强志发也顾不得当时身子有病,趟着齐胸深的污水,疏散老人和孩子,帮着职工搬运财产。厂里的职工有病,又是他代表组织,买来慰问品前去看望。他说:“要当贴心人,先得人心换人心呀!”难怪强志发已连任了三届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