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5月15日
第2版
02

可贵的“小家子气”

——记咸阳铸字机械厂退休工人陈椿林

在咸阳铸字机械厂供应科所属的废品库,有一位年愈古稀的退休老工人。1987年以来,他从丢弃的废品堆里将可用的物品捡回后细心分类,动手修复,为工厂节约资金上万元。他就是厂里的反浪费标兵——陈椿林师傅。

1981年,60岁的陈师傅办理了退休手续。按理说,他该享享清福了。但他的心却一直惦记着厂里的生产。当时厂里的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一度生产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还未启用的新刀具就被丢弃在废品堆里。陈师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后来,厂里将他请回去,安排在厂供应科废品库工作。陈师傅一干就是三年,他象一只辛勤的蜜蜂,走遍了厂里的每一个角落。

陈师傅的眼里没有废品。踏进他的“废品库”,展现在眼前的是门类繁多、摆放整齐的各种物品。地板上、货架上摆得满满当当,进库的废品经过修理便变成了宝贝,有时还会在生产的关键时刻,出其不意地亮出点“绝活”。

“巧匠手上出好活”。据不完全统计,3年多来,陈师傅在他那间很不起眼的“废品库”里,共清理出机用绞刀100多只,大小中心钻100多只,铌形铣刀300多件,各种钻头1000多个。他还将收回的7000多把旧锉刀修复了500多把返回车间使用。前不久,在厂里举办的“抓双增双节、反对浪费”的展览上,陈师傅的事迹就占了整整一块版面。

本报通讯员 李晓龙

本报记者 田勇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