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5月1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卫国志士邓廷桢 图片新闻 不聪不明莫为官 “白厂长”其人 宋庆龄为何不葬中山陵 杜鹃声声 渔归图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卫国志士邓廷桢

王多立

鸦片战争中,我中华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人物。邓廷桢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邓廷桢(1776——1846),字山解筠,江苏江宁县(今南京)人。为官清正,同情人民,曾为群众办过许多好事,深得平民百姓的称赞。

1836年,邓廷桢升任两广总督,这时,英、美等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已十分猖獗,数额猛增,白银大量外外流,邓廷桢不能容忍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到任后,即积极采取措施禁止鸦片和阻止纹银外流。1838年12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在林则徐到达广州前,邓廷桢曾写信给他,明确表示愿同心协习,以除中国之大患,林则徐到广州后,二人便积极配合,使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奏出了禁烟斗争这支凯歌的强音。虎门销烟后,外国侵略者不断在我国广东地区发动武装挑畔。面对外敌侵扰,他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认真整顿广东防务。他亲临前线,视察炮台,督促练兵,加强防卫。1839年9、10月间,邓廷桢在广州海面协助林则徐指挥战斗,先后六次击退入侵之敌,为捍卫祖国海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1840年1月,邓廷桢改任浙闽总督。福建海面也是鸦片走私十分猖镢的地方。英国侵略军将福建沿海视为入侵的重要目标。邓廷桢坚信侵略者师出无名,失道寡助,“夷人无能为,我师大可用。”到福建后,他首先增强文武官员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振奋精神,努力排除因循畏葸的积习;整顿海防,抓紧练兵,加强防卫;积极查禁鸦片。邓廷桢在这些方面都以身作则。他忠诚的爱国精神起了极大的感召作用,文武官员信心大增,士气大振。为了进一步加强备战工作,他亲自巡视沿海,察看地形,增修炮台,购置洋炮十多门,新铸重炮多门,并在内港水道要冲,设置埋伏,把福建前线建成屹立于祖国东南边疆的铜墙铁壁,1840年4月,英舰四艘窥伺厦门。在晋江深沪湾内的梅林澳挑衅,邓廷桢立即派提督程恩高率军迎击敌舰,击沉其最大的一艘,其余敌舰也被打得丧魂落魄,仓惶逃走。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7月3日英舰三十一艘,炮击厦门。邓廷桢督令金陵兵备道到耀椿率兵固守炮台,开炮反击,并派所募水兵伪装商船出海,击敌于南汊港,英军在福建地区屡遭挫败,便沿海北犯,攻陷定海,直扑天津,并向清政府递交“抗议书”,诬蔑攻击林则徐、邓廷桢等人的爱国行动。腐败的清政府早被外国的“坚船利炮”吓得心惊胆颤,慌忙派遣直隶总督琦善到天津向英国侵略者乞降,昏庸的道光皇帝还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并令邓廷桢速回广州。

邓廷桢的这颗爱国心并没有因为蒙冤受罚而有所动摇,面对外敌侵略,怀着坚强的意志。邓廷桢回到广州后,继续和林则徐一起对琦善的卖国行径作坚决的斗争。

1841年7月,邓廷桢与林则徐一起充军到新疆伊犁,两年后被赦回,后任甘肃布政使,1945年任陕西巡抚。1846年,这位历尽坎坷的卫国志士因年迈体衰,疾病缠身,盍然长逝,终结了他那充满战斗风云的一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