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5月1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卫国志士邓廷桢 图片新闻 不聪不明莫为官 “白厂长”其人 宋庆龄为何不葬中山陵 杜鹃声声 渔归图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杜鹃声声

高潮

“南北东西春总好,杜鹃何苦劝人归。”杜鹃又名子规鸟,暮春则鸣,至夏尤甚,昼夜不止,悲壮哀切。其叫声有二四之分,四声鹃为“呱咕呱咕”,二声鹃即“布谷”。

相传杜鹃是古蜀望帝的精灵。望帝名杜宇,隐居西山,死后化为鹃。他思国心切,常常哀鸣鸣血。所以,在四川人听来,鹃声哭诉“不如归去。”江浙人听到的鹃声却是“居起居起”,意即早睡早起。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当杜鹃飞啼到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冰封的大地才开始解冻,处处是“布谷、布谷”的回音。常言道鹃声催春,急煞农人。

杜鹃徘徊在黄河流域时,麦稍黄了。村民们闻声相告:“刮锅的来了”,该刮了陈饭吃新麦了。“刮锅刮锅”,反映了时令交替的自然规律。鹃声响彻八百里秦川,便到了麦收时节。“算黄算割”,是杜鹃对人们的提示。其本身就包含着一个辛酸的故事。老人说,杜鹃是瞎了麦子、被气死的农夫变的。

这不免带有主观色彩。正象河北平原过去属京之地,不为民作主的官僚政客比比皆是,一个个吃得大腹便便,脑满肠肥的到处游逛。对此,冀南的老百姓早都厌恶已极,每听到鹃声就说:“连鸟也骂”官官大肚“呐!”,古往今来,呱咕呱咕的鹃声,给人诸多的遐想与启迪。游子笔下,鹃啼思乡曲,“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迁客眼中,孤馆闭春寒,鹃声斜阳暮,一幅迫惨凄凉景。而我们听到的鹃鸣,是那么的和谐、委婉、亲切,因为它在歌唱丰收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