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桃小组的传人
王雪峰
西北国棉一厂细纱乙班赵梦桃小组,是1963年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以已故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党的“八大”代表赵梦桃的名字命名的先进小组。
27年来,赵梦桃小组的组长换了8任,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小组的姐妹们始终牢记老组长的遗嘱,“听党的话,下苦干!老实干!”“以心贴心,以心换心,不让一个姐妹掉队”,年年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使先进小组的这面红旗一直“风吹旗不倒,雨打不褪色”,成为全国工交战线上著名的先进班组。1985年以来,小组超产棉纱32280公斤,节约白花9369公斤,减少疵布1114疋,共增收节支105096.72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组不仅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两名,省部级劳动模范3名,厂级以上技术标兵能手8名,而且还为兄弟班组输送生产技术骨干18名。
当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汹涌而来之时,有了经济手段,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不要象梦桃那样去做?韩玉梅——这个80年代第一春来到小组的举旗人和小组的姐妹们,遇到了新的考验。一天,下班的红灯刚亮,小组的一位姐妹就匆匆跑出车间,没有交好“风格班”。韩玉梅按规定考核了她。可第二天,这位同志照样急匆匆下班要走。玉梅看到后严厉地批评了她。谁知,这个姐妹在以后几天的工作中更打不起精神了。这时,已经退休的前任党小组长翟福兰和已经离开小组的原党小组长王广玲双双找到玉梅谈心,向她讲述梦桃在世时遇到问题是怎样做的,并告诉小韩,越是工作任务重,越要学会体贴姐妹的难处。事后,玉梅照着“梦桃的法子”一了解,原来那位姐妹的孩子小,入托问题没解决,夫妻两人上班,孩子锁在屋里。第二天,玉梅含着泪水在全组会上检讨了自己对同志关心不够的事。会后,她又连续三次找到厂领导,终于设法解决了孩子入托问题。从此,那位姐妹不仅天天交好风格班,还月月超额完成生产计划,成了生产上的尖子。
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这个班的传家宝。正是这样,众姐妹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小组有名叫建英的姐妹,觉得自己在小组是个老工人了,一度产生了调出小组换个轻工作的念头。去年7月,她忽然腰疼病犯了,倒在车间不能动弹,被姐妹们护送进了医院。玉梅和姐妹们又是送汤喂饭,又是轮换护理,还把建英的孩子接到自己家吃住,一连几天,感动得建英热泪盈眶。病好上班后,轮班照顾她暂时到别组干点轻活,可没去半天,建英又跑了回来。她对玉梅说:“还是咱们组好,我再也不离开了!”
为了接好班、带好组,玉梅确实费尽了心机。去年三伏天,她见车间闷热异常,就把厂里发给自己的一笔奖金全部拿出买来桔子粉和酸梅汁,在自家冰箱里制成冷饮带进车间,送到姐妹们的手中;她得知一位姐妹生了孩子不会做针线活,就利用工休做了套月子娃的衣服给送去,自己却热得出了一身痱子;为了有时间搞家访,她把自己不足8个月的孩子提前断奶送回娘家;一生疼爱她的祖母因病去世时,她正带领姐妹们搞小组的质量攻关,竟顾不上回家。玉梅学着老组长赵梦桃的样子,把足迹留在了精心管理的车间弄档里,留在了祭扫梦桃墓地的路途上,留在了体贴每个组员的家门口……
也正是组长关心姐妹们,使姐妹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所以大伙儿都愿为这个集体多流汗。
1987年8月的一天夜班,小组的共产党员侯宝玲忽然栽倒在机器旁。有人急忙将她扶到办公室休息,可她在桌上仅爬了两分钟,又坚持回小组干活去了。支部书记感动地说:“叫梦桃小组的党员干什么都行,就是叫休息她们不行!”
青工段改云初到小组,有段时间掐头技术不过关,产生了畏难情绪,但当她看到组里一位师傅不顾打着夹板的胳膊在苦练掐头时,她被感动了,下决心要象那位师傅那样,练不出好手艺誓不罢休。于是,她千遍万遍地练,纱线把手指勒出了深深的血口子也不在乎。凭着这股子劲,她进厂7年,连续5年被评为省技术标兵和能手,还当上了省劳模。
梦桃小组的姐妹们象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广大职工心中的理想之灯;她们是无私的奉献者,将梦桃精神的春雨送到了人们心田。这些赵梦桃的传人们,正是90年代的活梦桃、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