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的遐想
王淑娟
不久前听一位朋友说,某公自从当了领导干部后,就没见他笑过。我想,或许领导者本是不该笑的。一笑岂不失去“官”的威严,而与平民百姓无甚区别了?然而,近日又听这位朋友说,某公那天见到某上司,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线。原来某公并非当了领导干部便不会笑了,只不过是对百姓不笑罢了。有的人虽然没有当“官”,不是也见了“官”满面春风,见了百姓,尤其是无甚“用处”的百姓,便冷若冰霜吗?我似乎突然发现:人的脸原是会变的。
按说,人的脸受之于父母,眉、眼、耳、鼻、口的形状、位置是不会改变的,(当然,作整形手术和化妆例外)脸的改变,不过是表情的改变而已。喜则笑,悲则哭,怒则威,喜、怒、哀、愁皆可表于脸上。
脸带微笑,表情动人,可使人感到亲切可爱;表情冷若冰霜,便可使人望而生畏,只好敬而远之了。
某公见上司满脸堆笑,或许是出于对领导的尊敬,或许是为乞求其“官运亨通”。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缘何见了小民则赏一副“冷面”呢?
据我所知,“冷面”一般说有两种含义:一是把脸拉长,表示不高兴;一是把脸绷起来表示威严,加几分蔑视。某公赏小民的“冷面”大概属第二种,在小民面前摆摆官架子,附带点对这些无名小卒的鄙视,或许是兼而有之,不高兴与这些无甚“用处”的人讲话。
古人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焦裕禄同志笑脸对群众,做百姓的儿子,被群众称为“这们的好书记。”一个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干部,绝不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威信是靠自己做出来的,不是靠绷脸“绷”出来的。过去如此,今天仍然如此。
劝君还是多树立点群众观点,把笑脸转向群众一半,而且是真心实意地笑,不是做作的、伪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