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的籍贯
张绪田
胡适先生说过,历史好比一个乡下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她就怎么打扮她。我曾经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历史就是历史,不容任何人随心所欲地去编造。现在看来,后面这个观点也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历史固然不能编造,但写历史的人却按着自己的见解和需要,或者出于其他的目的而“制作”的。
前多年,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有关先秦汉字的创造者程邈的文章,说程邈的籍贯在长安。但时隔不久,翻阅新出版的《渭南县志》时,发现程邈的籍贯又转移到渭南。我曾询问过有关人员,他们说,名人的籍贯争议从古到今都有,那个地方说得多了,自然就习非成是。听他这么一解释,似乎证实了胡先生的历史观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但好在程邈距今年代久远,知名度又不怎么高,加之他的籍贯转来转去还没有出省。
但事情并不这样简单,在一些比较权威的史书中,竟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名人籍贯,也常常“一分为二”到两个省份,比如,白居易、寇准,在很多书中说他们都是陕西渭南下邽人,并且在人称“三贤故里”的下邽,目前尚存很多文物可以佐证,但在有的书中,却将白居易、寇准分别说成是河南洛阳和山西太原人。渭南与洛阳、太原相距甚远,恐怕历史上不论哪个朝代,都不会将这三个地方划归为同一个行政区域,那么,白、寇二人哪来的两个籍贯?人们该信哪个呢?
近读《人民日报》,看到华君武先生的一幅漫画,题为“诸葛亮落户”,按说诸葛亮的籍贯在哪里,这是人所共知的,也是无可争议的,但湖北说是襄阳籍,河南说是南阳籍,各执其辞,互不相让。何也?无非是想借着名人之名来提高自己地方的知名度。这就难为了古人,他们谢世后,竟连自己的籍贯也给搞糊涂了。
名人和平常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籍贯。所不同的是,有的名人由于活动范围比较大,到过的地方比较多,甚至在一个地方功业卓著,被人们传诵,但不管怎么讲,这些都代替不了名人的籍贯。倘若依自己的臆想,不顾客观历史事实,随心所欲地给历史名人乱定籍贯,实际上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这样下去,虽也可以自我陶醉,可惜只是一种虚幻,既于实际无补,又会给人们思想上造成一种混乱。
何必费尽苦心去争名人的籍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