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7月26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航空痴情人 也说出名 图片新闻 高考评卷志感 我国古代的人口普查 图片新闻 访仙游寺 “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航空痴情人

张峰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出生在如诗如画的浙江吴兴县西塞山。水天一色的太湖上,款款而飞的白鹭,长空翱翔的雄鹰,曾勾起他联翩遐思。1950年参军的他,上级一纸命令,圆了他在航空战线上报效祖国的梦。五年后,他以全优成绩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从此,他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歼教1、红专502初教机、轰六、运七……

1966年初夏,某氢弹试验基地,苍茫的大漠上日挂中天。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精壮汉子,喝着飞机运来的淡水,啃着干馍,悉心研究准确无误地收取热核爆炸物质。他,就是高中社。物换星移,几度春风,由他接受组织搞出的“取样器”,仍然挂在歼六飞机上,穿云破雾,在蘑菇烟云中升腾俯仰,获得了国家科学大会成果奖的殊荣。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风刀霜剑袭来,在那场“政治风暴”中,他被锻炼成“双重特务”而身遭监押。这个为研究飞机掉十几斤肉眉头都不皱一皱的江南汉子,眼里颤动着盈盈的泪花。

1970年1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回到了魂牵梦绕的飞机旁。这时“出世”不久的“运七”飞机,正嗷嗷待哺。他没有沉沦,抛掉怨艾,又一头扎进醉心的事业中,把一片赤诚倾洒在阎良飞机城。运七设计中,他是机身室副主任,近万A4的结构图纸上有他的签字;图纸复查中,发现了好几处严重隐患。我国的一代新型歼击机研制中也倾注着他的心血。他用智慧的双臂与科技同行们,把一架架银鹰送上蓝天。

1988年的一天,这是他从技术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第三年,飞机城里还飘着茫茫的大雪,高中社的心里却荡漾着遏止不住的春风。他神秘地告诉家里:“我有具体工作了!”一大把年纪的人,激动得在家转圈子。

人到暮年,倍加珍惜有限的时光。他到“科技委”,一年大半时间在外出差。回到单位,酷热的炎夏、凛冽的寒冬,他总是早出晚归,在办公室伏案疾笔。月光如水、万籁俱静,飞机城已洒上一层朦胧的睡意,他却在家里挑灯夜战,翻译、誊写、写作,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昨天晚上整夜咳嗽,今天又提包走进办公室;前一天高烧39度多。第二天又踏上去西德接受技术转让的征途。在碧空白云上,俯瞰异国的山水风物……

由于常年劳累,餐风宿露,他患上了气管炎,原来的痔疮病也迅速加重。88年初夏,五月的春风轻抚着人们的笑靥,东去的列车,将他抛在无锡火车站扬长而去。他感到阵阵不适。这次“适航技术工作会议”,是争取适航预研课题,对搞民机特别是对争干线机有重要意义。会中,痔疮病突然袭击,便血如注。带的药增加次数、加大剂量都无济于事。连续失血使他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他想到中途辍会,但欲罢不能啊!他就是这样“执拗”,硬撑着开完半个月的会。

当过603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现在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的他,你问工资,他经常说不清,你问爱好,他说爱好就是工作。有人说他“遇”,有人说他“痴”。可他就凭这股“痴”情,在航空战线上苦读着“奉献”这本“无字天书”,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认真填写人生的答卷!

岁月悠悠,高忠社已走过60年漫长的路。“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他已成为我国为数甚少的适航专家之一,在几种航空专业协会任职,最近被推荐为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科枝标兵,他参与翻译、编写200万字的《飞机结构手册》业已付梓、《适航条例25部》等160万字的航空专著已公诸于世……工作的磨,人生的陶冶,酿出老高浓浓的诗情,他在兴趣起时,最喜欢吟咏初唐诗人张志和《渔文》词中的千古名句:“青箬笠,绿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呀,“烟波钓徒”对功名的淡泊、对信念的执著,不正是他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