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师母胜亲母
冯梅
当一张从河北保定寄来的汇款单送到陈老太太手中时,老太太喃喃地说:“这个小关,又寄钱来了。20年来,他对我们全家的照顾太多了!”
关启岱原是陕西省化安公司工人,1964年参加工作,跟着陈建恩当学徒。1970年师傅因病去世,丢下了没有工作的师母及4个孩子。从此,关启岱主动承担了照顾师母及4个孩子的重担。买煤、买粮、洗衣、做饭,辅导师傅的孩子学习,相处得象一家人一样,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关大哥”。他还从自己每月仅有的40多元工资中拿出钱来资助这个“家”。是关启岱没有自己的家吗?不!他有家,妻子高荷娟在保定工作,还要服侍病瘫在床的老公公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关启岱为了照顾师母一家,打消了调回保定的念头。直到1979年,师傅的4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并相继参加了工作。这时,在陈师母的再三劝说下,关启岱才调回了保定。
关启岱人回保定,心在陕西,他与妻子高荷娟经常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钱寄给师母,就连师母的儿女们结婚、生孩子,他们都要寄钱去,少则20元,多则100元。10年中,他们共寄款近4000元。
1989年,关启岱将76岁的陈师母接到了保定。当他们知道老人有胃病时,关启岱买来蜂乳为老人补养,高荷娟每天为老人做面条、馒头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师母想吃保定小菜,高荷娟骑车跑到酱菜厂买回各种酱菜10多包。陈师母激动地说:“小关、小高比我的亲儿子亲儿媳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