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8月3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短剑胜长枪” 难道你想断子绝子孙? 图片新闻 巧用凌冰洞 旬邑裹肚 于右任办学校 洞天(张家界一景 木刻) 地雷战的故乡——海阳县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地雷战的故乡——海阳县

彭少伟

在我国胶东半岛的最东端,有一座中外闻名的地雷城,她就是山东省海阳县。

海阳县前临大海,后靠青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当年抗日的战火把这里变成了战场。不愿当亡国奴的海阳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在缺乏枪支弹药的情况下,他们依靠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配以中国古老的火药,造出了杀伤力极大的地雷,创造出了中外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地雷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地雷的花样极多,有绊雷、连环雷、水雷、踏雷等等,每当敌人进攻时,海滩上的水雷,陆地的地雷,房顶、篮子里的“天雷”,树上的“天女散花雷”,组成了一个“海陆空”爆炸空间,再加上步枪手榴弹的配合,更使敌人魂飞胆丧,日军在遭受了几次惨败后,专门从青岛请来了“探雷专家”,把希望寄托在“探雷队”身上。得手后敌人有些得意忘形,又进行了疯狂的反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海阳人民又造出了“头发丝雷”、“连环雷”、“土化学雷”,使得敌人的探雷器一触即炸,一炸就引起连锁反应。看着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他们只好拾起炸成废铁圈的探雷器,仓惶逃回了青岛。海阳人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解放后,海阳人民除了通过地雷战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外,还接待了来自亚、非、拉第三世界的革命兄弟,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在本国也建立了一个个地雷战战场。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下,海阳人民建起了采石场,上等优良的大理石通过船运往祖国大江南北,支援着国家建设,素有传统的草编织工艺品,一九八七年出口创汇占全国榜首。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海阳人民又在万亩洁净沙滩上,建起了海滨浴场,每年来此渡假旅游的人达上万人次。

海阳县,这个昔日的地雷战故乡,在新时期下,又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她永久的魅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