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住在我们村
白宝山
一九四七年秋天,胡宗南进攻陕北,在解放清涧的战斗中,彭德怀住在我们寺则河村。
当时只见一位近五十岁的中年人,光着头,穿一套灰土布单衣,住在我大爹的窑里。他周围的人,穿著和他完全一样,不过大部分挎着短枪。但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人。
村里还驻一支部队,是奉命解放九里山的。秋雨多,路滑难行,部队一仗打下来,战士们一个个象泥人一样。乡亲们看见子弟兵流血牺牲,村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心疼不过,各家各户一串连,主动将鸡和鸡蛋拿出慰问,但部队坚决不收,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好按价收买。有一次,换防下来的战士改善伙食,我伯叔大哥的两头猪正好养肥,部队司务长想买,村行政主任白宝珍作了主:“杀了猪,肉钱由村里负担”。司务长却说:“那可不行,这违犯了纪律,要是首长知道了也不愿意。”白宝珍硬是要找首长讲理,司务长硬是不让找,并说:“你找首长我可要挨批评。”争来争去,司务长硬是放下六十万元(60元)才算了结。秋季,家家户户的菜园里茄子、辣椒什么都有,战士们摘几个吃,本是很小的事,但非钱不要,乡亲们十分感动。
部队打仗,随时可能掉脑袋,但换防回村休整的战士们,抽空儿就给左邻右舍的家户喂喂猪,扫扫地,整理整理柴禾垛,好象就是这个家里的人一样,很亲热。
清楚地记得,打一仗,俘虏兵总是不少。一位解放军的王营长给这些穿黄衣服的谈话,叙家常,态度十分和气,没有一点架子,对方感受很深。话一谈完,便和穿灰衣服的战士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好象根本就没有打过仗一样。
这支部队在村里驻了不到十天,九里山解放了,要撤走。临别时,那位中年人找到白宝珍说:“在这里驻了这么些天,给老乡们添麻烦了,部队有没有违犯纪律,请提一提意见。”白宝珍说:“战士们为老百姓流血,还有什么话说。如果说意见,就是我们对部队生活照顾得太差。”这位中年人提前走了。大部队出发那天,留在最后负责检查部队纪律的一位首长对白宝珍说:“你要问的那位中年人就是彭德怀啊!他在指挥陕北战场呢。”自此,消息传开,大家才知道住在大爹窑里的中年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彭德怀。
四十多年过去了,村里老年人一提起这件事,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白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