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09月2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七大”代表罗福伟 超越死亡 金风送爽桂飘香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清涧醉枣 长白山寻奇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七大”代表罗福伟

舜铭 韩庚

罗老住在宁强上官街一户独门独户的小院里,院子一亩三分地,是县组织部给买的,盖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正房,看着挺宽敞。罗老本人则清瘦,精神,拄拐杖很潇洒地站在那里,颇具军人气质。见了宁强老干局局长王维琳跟县工会主席连同我们一律以“小”相呼,也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去年动乱,罗老气得大病一场,认为是瞎胡闹,费那么大劲挣来的无产阶级江山就那么不心疼地折腾?他家的画挂了不少,却没一张美人头象,每逢新春,老干局送来新画都需经过他认真挑选,哪些可挂,哪些不可挂。西墙上那一溜老帅们骑马的年画是断断更换不得的,那是他心爱之物。

罗老是宁强县金家坪人,家里穷,欠了人1200块大洋的驴打滚债,这笔钱他这辈子怕也还不清,1935年腊月三十,红九军在宁强成立了苏维埃,他就跟上红军走了,参加的是徐向前的部队。他自豪地对我们说,“我在队伍里是打旗子的人,我不怕死,举着旗猛往上冲,我的旗到哪儿,我们就准打胜。”后来他随部队长征,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在松毛竹毛主席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我是连长,也参加了。会开完了首长把马杀了让大伙会餐,一人分两疙瘩马肉的清汤。首长跟我们也一样。”

我们谈及开“七大”的事,罗老说,“那时当‘七大’代表都是保密的,哪象现在,公开选举。我所在的129师,师长是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全师才挑出三名代表,审查严格极了,当然表现得出色。我们1940年3月初由昔阳出发,一边往延安走一边跟敌人周旋,对外称是骑兵团,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要到延安开会的代表。过五台山的时候我们去看望过白求恩,他当时住在一个天主教堂里,很和蔼可亲的。”我们问白求恩讲什么话,罗老说:“讲中国话,讲得不好,白求恩当时也不知道我们要去延安干什么,这样一直走了几个月,到10月10号才到了延安,住在桥儿沟。到的那天朱老总和叶剑英同志骑着毛驴来接我们,当天晚上我们就到杨家岭看望了毛主席,送了我们的礼品,三匹洋马,半道死一匹还剩两匹,还有缴获的日本罐头。主席很客气,说你们走了这么长时间,很辛苦,怎么还给我东西。回到延安了,好好坐下来学习学习。接着后来就开了‘七大’,我与薄一波,陈赓分在一个支部。‘七大’以后我被分到新四旅,把毛主席送过黄河以后围宜川,打宝鸡,直到解放西安。”

我们问罗老为何不在大城市当官却要回到这偏远贫穷的小县来,他说:“小儿想妈,老汉想家,叶落总得归根。如今,我从头到脚身上有八处伤,还是回来好。我的要求不高,就是一个解甲归田的战士,从这儿走的依旧回到这儿,天经地义。现在我在家乡过得很好,清静自在。我不要当什么官。”

罗老每月工资三百多元,县老干局给他订了各类报纸,配备了一名小服务员,他在家乡过着恬静舒适的生活。他的小院里种满了萝卜豆角西红柿,梨树桔树花椒树也迎风摇曳,最新鲜的是墙边那几棵玉米,两行高粱,将这位八旬的老红军牢牢地系在了家乡的土地上。给幼儿园赞助,慰问修路的民工,老红军没少出过力,成为深受家乡人民爱戴的老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