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女人
——记咸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崔秀英
周矢
提起崔秀英,咸阳市一市十四县的育龄妇女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是这个崔秀英,从1988年6月起,没要国家一分资金,硬是靠她的两只手两条腿一张嘴,和几名退休的老太太一起,办起了全陕西省第一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
为办医院,崔秀英找咸阳地区妇联的肖主任和刚刚退休的市二院妇产科主任蔡玺商量。蔡玺一听说是搞计划生育,马上说:“人家高薪聘我去当医生的事,我辞了。我和你一起干!”妇联肖主任也说:“这是大好事!我尽全力支持你。”
没有钱怎么办事?就是在门口竖一个招牌,还要买块木头油漆一下写几个字哩,崔秀英二话不说,把自家的案板扛来,做了门匾。没有检查床怎么办?崔秀英找人把自家的长沙发拆了,立马做了三张检查床。就连住院病人用的病历牌,也是蔡玺用画报和挂历纸裁下来,两面糊上一张白纸,写上“咸阳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病历牌第×号”字样,用铁夹子一夹,一面一底挂在墙上,便成了。别小看这纸糊的病历牌,要到医疗商店买一个带铁皮的病历牌的病历柜,要好几百元哩。而她们,向商店要一个纸烟箱子,便是病历柜子了。
一切因陋就简。自己刷墙,自己缝被褥,自己扎工作衣。能借的就借,不能借的,就买医院多余下来的器械。实在不行,和医药公司商量一下,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先拉进中心再说。就这样,服务中心在1988年6月正式开诊了。
开办一个医院,得有病人上门才行。崔秀英聘请的医生蔡玺在服务中心坐镇,她自己便带一名小护士下乡普查妇女病了。她们决心请病人上门,找米下锅。头一站,崔秀英来到咸阳市的沣西乡,请乡政府动员育龄妇女来查体。崔秀英是个满不错的妇科医生,她上学就学的是妇产科,她随身带了药,带了手术工具,一边查,一边治,小手术如人流、取环上环之类的当场就做,大手术便告诉她们到服务中心去找蔡玺。蔡医生职称是副主任医师,相当于副教授,又参加过援助苏丹的国家医疗队,在咸阳市颇有些名气。加上服务中心的手术费极低,一个吸引流产只要6元钱,一个扩刮只要10元,上环取环则才要一块钱。她们又上门服务,不担搁病人的工夫,这样的好事谁不来?一传十,十传百,沣西乡乡政府的小小手术台旁边立刻挤满了叽叽喳喳的妇女,人们争先恐后,唯恐崔医生走了。有一名绝经几年的老年妇女想取环,过去取了三次节育环都因为出血没取出来,她以为这环儿一定长在肉上了。崔秀英和韩景月医生一起下来普查,韩医生只用几分钟就给她取了出来,又不疼,也不流血。她高兴极了,说:“服务中心做的手术好,我们信得过。”
就这样,崔秀英和蔡玺跑遍了咸阳地区六个县区、四十二乡镇,前来技术服务中心落实计划生育各种手术、妇产科急症、难症和不孕症的病人络绎不绝了。
医生最怕的是手术事故。一个怀孕五个月的妇女上门检查,一查,是死胎。死胎会引起大出血,大出血可能要死人。做不做?可病人不走,说:“你救救我吧,我跑过几个医院了。”于是收下来,果然是大出血。崔秀英和蔡玺连夜抢救。那冷的冬天,两个人满头大汗,单为输血就往二院走了三趟去取血,崔秀英一直是跑步去的,一身的汗。到早晨4点,病人脱险了,两个人才同时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咸阳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生存下来了,发展起来了。51岁的崔秀英,和58岁的蔡玺,领着其他三名年龄均在55岁以上退休的医护人员,硬是把这家中心办成一个人人皆知人人欢迎的计划生育医疗中心。如今,各个县连残疾儿的鉴定,也要送到这家中心来做了。
崔秀英图了个啥?当上级对她说要奖给她1万8千多元时,她说:“我不是为了钱才干的,这笔奖金,我全贡献了。”两年来,她没有报过一次加班,没有领过一文下乡补贴,还拿她的100多元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