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奉献之歌
——荔北油脂厂双增双节小故事
“一”,数之始,万数从一起。在荣获陕西省“双增双节”先进单位称号的国营大荔农场荔北油脂厂,职工们从一铲油泥、一斤棉籽、一条旧麻袋抓起,以辛勤的汗水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谱写出了一曲曲“一”字的奉献之歌。
一桶桶油泥里捞万元
外人进入油脂厂,那一桶桶黑乎乎的废油泥(榨油下脚料)可以说是最不屑一顾的了。而该厂年轻女炼油工翟淑文却坚持从又黑又粘的油泥中细收、细炼,硬是从废料堆中搬回了“金元宝”。去年,她回收精炼的毛油累计1800公斤,在企业创出了增收“万元岗”的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小翟又提炼毛油2363公斤,增收价值为1.32万元,名列全厂半年个人增收榜首,被人们誉为废油泥里的“淘金大王”
一斤废料不放过
荔北油脂厂有位叫王加鹏的老工人,凡是厂区大院的公物他都管,凡是公家的破烂、废料他都揽。于是,人们送给他“铁抠”、“院长”的雅号。20年来,他一把扫帚不离身,究竟为单位回收了多少废料,谁也记不清。仅今年上半年,他就扫回装车抛撒的油渣1800余公斤,增收360元;回收撒落的棉皮5000公斤,增收1000元;拣回的土棉籽他筛筛拣拣,又增收近千元。为了这一个个“被扔掉的世界”,他4年来放弃了285个工休节假日,收入却全部用于为单位购制公用服务设施。
一针一线寄深情
“咱厂每年公用的周转麻袋有4万条,‘带病伤残者’约占50%;若一年扔掉2万条,累计就是6万元。”该厂供销室的6名女工算了一笔帐,更激发了她们为企业分忧的爱厂之情。于是,她们就利用业余缝补麻袋,活儿多时就开设“家庭病床”,下班后把麻袋背回家里去补。去年一年,他们就缝补麻袋1.5万条,一条按节约0.8元计算,就可节约1.2万元。今年上半年,她们又缝补麻袋2万多条,节约资金1.6万元。另外,两年来她们还修补油漆篷布109块,为企业节约1.4万元。 (陈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