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0年11月10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从连长到临时大总统 旅游文学的缺憾 图片新闻 《倒蛋部队》在三原 古今大战秦俑情 电视艺术片《心境》 引人入梦 中药命名的趣味 同心协力 谜语 曾正明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旅游文学的缺憾

司马南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发起旅游文学征文,至今仍方兴未艾,尚未结束,这对国内外读者多了解一些我国的名山大川,壮丽河山,旅游胜景无疑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的确,同一些国家比,就目前我国的旅游文学而言,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与我国辽阔的幅员,数千年的文明是不相称的。更令人不安的是,如今某些有条件到处观光,而且理所当然在旅游文学方面有所作为的人,在写了几篇黄山、庐山或峨嵋山之类几个大热门后,大概认为没有什么可写了吧,转而大写特写起了埃及的金字塔,旧金山的华人区,巴黎的凯旋门等等,而且你也写他也写,倒是颇有些写不腻的。

有幸翻看过一本旅游文学集,多了一个心眼,数了数全部四十篇游记里共写了几个地方。遗憾,仍然不外乎桂林、黄山、华山、布达拉宫、秦始皇兵马俑十来个“热门”处。文章虽写得精彩、优美,但重复太多;而且大都浮光掠影式的,“诗的语言”太多,“感叹号”太多,真正的“干货”太少。看来看去那么一座山头、那么一段河流或那么一棵树,有什么意思?岂能说不是一种缺憾!

同是游记文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何写得好?因为作者感觉到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以至“人之罕至”这个遗憾处;也懂得“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个道理,所以写出的文章有独到处,令人神往。那么我们的游记文学该怎样写,写什么,是否能从古人的文章里悟出点什么呢?甚至还可以象郦道元写《水经注》那样,旅游中多一分探险、研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精神呢?

总之,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旅游文学总不能老是踩着古人留下的脚印,亦步亦趋没有出息。要写出好的文字,起码也应当象徐霞客那样,带上一把伞,带上一袋干粮去发现去探索,而不是坐上旅游车,每到一地便下来写一句“×××到此一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