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命名的趣味
中药的发现和医用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若探索各种名称的来历,是颇有趣味的。不少药名扑朔迷离,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回味。
因形态命名的中药相当多,如“牛膝”的茎节膨大,宛如牛的膝关节;“狗脊”的根茎上有金黄色茸毛,好像狗的脊背。再如“钩藤”、“乌头”、“龙眠”也是因其形态毕肖而得名。
有些中药因其功效的作用而命名的。如“当归”,医家认为它有“使气血各有所归”的功能,故名“当归”;“防风”,因有“怯风、胜温,主治伤风外感风寒”,故名“防风”。“甘草”,“主解百毒,为众药之王,故号国老”,所以甘草别名“国老”。
有因药物的生态特征而命名的。如“半夏”在农历五月间成熟,正好是夏季过了一半,故名“半夏”,“忍冬”的叶子历冬不凋,“夏枯草”的花叶,每到夏至后,即枯萎,“万年青”的叶子四季长青等,各因其生态特征而得名。
有的因其形状和性能使人服用后产生一种思想感触。如“合欢”,《本草经》日:“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久服轻心明目”,另外它的叶子到了夜间成双成对相合在一起,故名“合欢”。“女贞子”,《郑氏婚礼谒文赞》云:“女贞致,柯叶冬生,寒凉守节,险不能倾”,其意是说它犹如坚守贞节的女子,故名“女贞子”。
(向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