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风情
·田信军·
这是一间普普通通的小屋。
它座落于西北国棉二厂生活区西片鳞次栉比的楼群之中,隐现在无数个玻璃窗的折光里,显得那么平常,却总在吸引着一拨又一拨慕名而来的,相识或不相识的病患者。
小屋的户主叫李新富,今年39岁,西北国棉二厂梳并粗车间工会主席。14年了,寒来暑往,岁月悠悠。李新富在这小屋究竟坦诚地接纳过多少农民兄弟、工人姐妹,记不清了;大伙儿只知道,小屋里充满着亲情和挚爱,流淌着人世间的温馨气息。
仲夏时节,花红柳绿。晚饭后我散步来到这间小屋,门开着,新富却不在,他妻子惠茹笑着迎我进屋。我纳闷:“新富业余时间不是不出门嘛?”
惠茹“格格”笑出了声:“那也看啥事哩么,哪有老不出门的?”
惠茹告诉我,新富外出,是给人看病去了。听说那个病人把前半拉身子全烫伤了,想住院治疗,人家一张口就要两千块,他哪有那么多钱。没法子,就让家人把他从医院拉了回来,怕天热感染,托人做了铁架子,纱布围了,把自个罩在里面,单就露个头,硬硬地挺日子。
“啧啧,恓惶死了……”惠茹说到这,忽然发了一句感叹。
“后来怎么样?”我问。
“后来,那病人他哥听说新富能治烧伤烫伤,便叫了辆出租车把新富接了去。起初,新富还当有多远呢,去后才知就在咸阳火车站跟前,离咱这最多也就十里地,可司机一下子就拿去了人家三十二元钱。新富于心不忍,说从明天起,我一定天天骑车来为病人敷药换药。就这么着,已有十多天了,听说已经快好了。”
我的心底立时涌起一片崇敬激越的涟漪。
对于李新富,我是比较了解的,我们曾在一个车间工作过。我知道,他不是正式大夫,人们频频有求于他,是因为他中技毕业后从祖父手中接过一个祖传秘方,经过刻苦钻研,分类研究,对于根治“乳疮乳痈”、“烧伤烫伤”等十二种疑难杂症,有着独特的疗效。尤以医治大面积烧伤最为拿手,不用植皮,不留疤痕,疗程短,效果快,实乃一绝。平时,他把业余时间大都花在病人身上,无论生人熟人,远路近道,他都一视同仁,分文不取。自1977年以来,他先后看好了2013名病患者,单是药费就帖进去2000多元。
“踢踏、踢踏……”楼道里响起了脚步声。一位女同志引着一个脸部缠着纱布年龄大约十五岁左右的小姑娘随李新富进了屋。新富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告我说:“她们是咸阳纺织机械厂的,娃把脸烧伤了,约好晚上八点半来,我怕耽误了,这才急忙从火车站赶回来,还好,和她们在楼底下碰着了。”
“叔叔,我这脸伤要是治好了,得多钱?”小姑娘忽然天真地问。
“放心治吧,叔看病不要钱。”新富说。
姑娘惊愕:“我不信,看病那不有要钱的?”
母亲没料想女儿会说出这话,忙接口说:“好娃哩,妈就你一个宝贝疙瘩,只要我娃脸上不留疤,妈就是花一千花一万也舍得。”
我看看新富,新富也看看我。我们都没有了话。
直到这时,我才体味到新富平日医治的还不仅仅只是病患者的身体疮伤。
回来的路上,回望灯光辉映中的那间小屋,蓦地,我想起一位伟人的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