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2月28日
头版
01

省农行、信用社发放扶贫贷款5亿多元

基本实现了省“七五”期间扶贫开发的目标

本报讯 “七五”期间,我省各级农业银行、信用社把信贷扶贫工作列为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先后发放扶贫贷款5亿多元,解决贫困户温饱率达90%左右,基本实现了我省“七五”期间扶贫开发的目标。

我省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省上有69个贫困县,其中,国家重点贫困县就有34个。全省贫困户为87.8万户,385万人。要搞好扶贫工作确实不易。全省农业银行、信用社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扶贫领导组织,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扶贫联系点,健全了各项扶贫贷款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管理,坚持择优发放贷款。

为了支持贫困户逐步改善生产条件,以形成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我省农业银行、信用社坚持以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开发优势资源等项目为主的信贷扶贫资金投向原则,不断优化贷款运用结构,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向商品经济型转化,重点扶持解决温饱问题。仅1989年,全省发放2000万元贷款,支持10.5万户贫困户种植地膜玉米22.6万亩,增产粮食6500万公斤,亩产达468公斤,增产率达90.5%。安康地区农业银行为支持蚕桑、茶叶、食用菌、苎麻多种经营基地建设项目,1987年以来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仅食用菌一项每年支持10万户生产香菇、木耳300多万斤,每户年增加收入280多元。

此外,在信贷扶贫工作中,各地农行、信用社逐步改变了单纯支持贫困户的办法,依靠“能人”兴办各种扶贫经济实体,实行系列开发,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如丹凤县1987年以来,安排发放葡萄系列生产贷款300多万元,支持该县从生产、加工、销售到配套服务,已形成系列化生产,建成的8个葡萄基地乡,54个基地村,有1.6万户农民年产葡萄500多万公斤,葡萄酒年产7000吨,产值达1400万元,利税232万元。为酒厂配套的纸箱、印刷、木器等5个企业年产值230万元,利税14万元,使葡萄已成为该县富民富县的龙头项目。

本报记者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