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衣不敬人”臆想(杂文)
张绪田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国人的心态,“敬衣不敬人”恐怕要算一个弱点。
二十多年前,听人讲过一则笑话:我国著名作家柳青一次外出开会,负责门卫的同志见他那身陕西关中农民打扮,便拒之门外,不准入场。后来有人介绍他就是《创业史》的作者,门卫先是惊讶,随即便连连道歉。至于这个故事真实与否,笔者没有考究,但类似这样“敬衣不敬人”的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前些时,我偶尔去了一次服装店,发现衣架上挂着各种款式的高档服装,一件最少价值几十元、上百元,多的甚至上了千。不解的是,如此昂贵的服装,竟有不少同胞愿意慷慨解囊。事后,我与友人说起此事,他坦率地告诉我:一件漂亮的服装,不仅可以使人产生一种非凡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在某种场合,它还有特殊的功能。他所讲的“特殊功能”,自然是针对某些“敬衣”者而言。
友人所言,无可厚非,不过,由“敬衣”使我联想到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某些形式主义与形而上学。前些年,中央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我们有些人只讲富起来,而不管用什么手段富,甚至个别地方还闹出过“谁先富谁入党”的笑话来。还有一家医院,过去不注意医护人员的医德教育,一切向钱看,群众有意见。最近上级号召学雷锋、做好事,医院领导便亲自带领医护人员利用星期天上街进行义务看病。热情的记者又是拍照,又是撰文报道,谁知事后,老作风没改,那些上街搞义务看病的人还跑到医院领导那索要学雷锋“加班费”。这出滑稽戏,对形式主义与形而上学实在是一个极大讽刺。被中国老百姓视为智慧化身的历史人物刘基,对只观其表,不计其实的做法非常反感,他曾借一个卖柑者的话,对此风大加挞伐;“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恍恍乎千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禀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刘夫子告诉人们,看人察事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察其表而责其实,如果只看表面现象,轻信片言只语,只会把事情办坏。
无论是“敬衣不敬人”的滑稽,还是刘基的箴言,都说明一个道理,就是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而真正的金子往往还不一定闪光。我想评人论事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干什么工作,都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尽量克服形式主义,与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