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以改革求生路创效益 用服务赢用户拓市场
咸阳市汽配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去年人均实现税利过万元 名列全省同行前茅
本报讯 在国家单一经济模式改变之后,面临重重挑战的国营企业能不能创出佳绩呢?咸阳市汽车配件公司以自己不懈开拓的实际行动,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这家公司原是咸阳市唯一专营汽车配件零售单位。这几年,随着国家对生产资料经销的逐步放开,他们的一统天下变为国营、个体、厂家自销的三分天下,仅当地新开张的汽配销售点竟达100多个,加之国家经济紧缩,市场深受影响,企业面临着巨大困难。在这风云突变的关头,新上任的公司经理何建军带领全司职工不怨天尤人,不畏缩退却,而是知难而进,在一番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新招。
一从改革中找出路。首先为适应市场竞争,他们一改传统的死板经营模式:改单纯零售为批零兼营;改“坐商”为“行商”;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为“分期分批付款”、“延期付款”等结算方式,方便用户。在内部则从抓承包责任制入手,对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一般人员“实行优化组合”,对少数“富余”人员实行“内部待业制”,从而打破“铁交椅”、“铁饭碗”的束缚,从内在机制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在管理上求效益。为适应市场变化,他们从抓计划、进货管理入手,制订“进货管理规定”,对年度进货计划进行集体审议,使进货趋向适量、优质,库存趋向合理;在财务上狠堵“跑、冒、滴、漏”,明确费用报销审批程序,实行“一支笔审批”,使非生产性开支逐年递减;由于管理得当,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由原先的200多元,降至现在的130天,大大低于银行核定的180元。
一用优质服务赢得用户。该司从教育职工克服官商习气入手,大力根治陈规陋习。在修建门楼、营业厅、花圃美化环境,改变旧日单位外表陈旧破败的基础上,向职工灌输“和为贵”的经营思想,树立“顾客永远是对的”意识,开展售前、售后服务,先后派车为用户免费送货达100多万元,从而不但扩大了本地市场,而且在外辖区打开了销量达百万元以上的市场。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七五”期间该司效益连年持续大幅度增长,去年人均实现税利一举突破万元大关,位居全市工交企业之首,在全省同行中也名列前茅。 本报记者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