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4月11日
第2版
02

为了饭香菜更美

——记陕棉九厂食堂科几位领导

在岐山县的蔡家坡镇,有个2800多名职工上伙就餐的食堂,每顿主食品种10多个,副食品种达14个以上,荤、素、小炒价格均在3角到8角之间,糕点小吃更是应有尽有……伙房里的大师傅们从凌晨两点一直忙活到次日零点,一天要开上6顿饭,可谓是忙上加忙。可师傅们却说:“要论忙乎那还要数我们的头儿。”

——这是笔者在陕棉九厂食堂科:这个全省纺织系统唯一荣获“陕西省职工生活工作先进集体”的所见所闻。

陕棉九厂因地处偏僻,生活供应状况较差。常言道,众口难调。仅有100多名职工的食堂科,要担负近3000名上伙职工的就餐工作。若能应付下来,就很不容易了;若要饭菜可口、令人满意,则更是难上加难了。科长田志斌原是炊事班班长、二级厨师,当上领导后仍和从前一个样,经常深入伙房帮厨打杂,每夜还要到伙房带班值岗。他常说:“领导就是为群众办事的。”

为了做好职工的后勤工作,解决好职工的吃饭问题,老田与其他科领导在食堂落实经济责任制,改“四班三运转”为“两班制”,精减人员充实到小吃糕点上。坚持“一手抓饭菜质量、一手抓多种经营”,实行“以副养灶、以小灶养大灶”的办法,使饭菜质量有了明显地提高,职工们高兴地说:“在厂里上伙比在家里吃饭还实惠可口!”

每当厂里外出拉运米面或蔬菜的车辆返回,大伙儿总能看到科长田志斌、党支部书记朱积申和其他领导的身影,职工评价食堂科领导是“扛米一身灰,背面一身白,卸菜一身泥”。据了解,仅科领导每年义务装卸油、粮、菜就达百吨以上。他们经常奔波在外,走南闯北,开辟多种采购渠道,为全厂职工购回平价特粉50多万斤,大米20多万斤。另外,还购进低于本地价格的蔬菜、粉条、大豆、菜油等副食品,以优惠价格供应给职工群众。

食堂科领导在搞好饭菜质量、降低价格的基础上,又把优质服务的触角伸向了生产第一线。他们常常以“假如我是一名就餐者”勉励炊管人员,并提出“把就餐者当作亲兄弟、亲姐妹”的响亮口号,坚持特殊工种送饭到岗,坚持主副食券送到班组,坚持每天8小时售饭票,坚持每旬到车间、餐厅征求意见。有一次快下中班吃饭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见状后,主动推上售饭车,分组送到生产车间,受到一线工人的夸赞。

本报记者 桂维平

通讯员 刘新

侯红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