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5月23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我送毛主席上蜀道 流行色与川菜馆 图片新闻 丰都双桂山 题壶口瀑布 图片新闻 秦陵出土的刑具 陕南钓“坨坨鱼”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秦陵出土的刑具

张文立

秦陵出土的铁器中,有一类铁器,应该单独提出来认识一下,这便是刑具。秦陵出土的铁刑具已知者有铁钳14件,桎一件。铁钳是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钳体宽2厘米左右,厚近1厘米,可以用锁锁上。桎是套在脚上的刑具。套在脚上的两个铁圈,各由两个半圆合成,用榫铆套合,用铆钉钉住,圈厘1厘米,宽3厘米。两个圈中间,用长方形的四节链环连结。铁圈上可用铁锁扣锁。这两种刑具制造得很实用,及至两千年,也变化不大,可见其巧思。

以上刑具,在脖子上的是钳,也叫杖,演变到后世就是枷。桎和梏是连用的。《说文解字》说,梏是“手械也”,演变到以后便成了手铐;桎是“足械也”,演变到后来便是脚镣。手铐脚镣便是梏桎。秦陵没有发现梏。是为了让人们用手劳动,所以只是系住脖子和脚,以免逃亡。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监狱和刑具并生,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重要工具。古代犯人入狱,一是系缚,二是桎梏,系缚用法绳,是黑颜色的。桎梏便是较重的狱具了。刑徒在修建秦陵时已不在狱中了,但对不少人还是使用了狱具,加以管理,可见刑罚之严酷。所以,有人曾经说,修秦陵,是全国人民的一种共同愿望,是带着对始皇帝的精神崇拜来修陵的,是心甘情愿的。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不仅是修秦陵是带有强迫性,就是为了给国家搞运输,也是带着强迫性的。许多人穿着赭色的囚衣,带着刑具,行进在道路之上,为军队运粮,或为国家服役。修秦陵的刑徒,所穿的赭色囚服,现在是看不见了。但刑具尚存。

秦陵出土的铁刑具,向我们反映了一种严酷的社会现实。秦代最高统治者严酷的统治,到了社会底层,便把全国变成了大监狱。而严酷的统治正说明了统治者的心虚和统治的不稳。另外,这种状况,也向后世说明,当时创造这些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人们,是在怎样一种社会环境、生产条件和心理状态下劳作的。这些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自然要反映到他们物化了的作品中去。这也是我们认识包括兵马俑在内的秦陵文物的一个重要契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