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7月23日
第4版
04

筑路小记 (散文)

●丰光桃李春风依旧。二十年后当我乘坐特快列车凭窗远眺时,那一条洒过我们青春热血和汗水的铁路,早已面目全非了。昔日的车站小屋已不复存在,整齐的新房两旁有雪白的护栏,花坛内鲜花怒放。头顶上,电气化线路悠然伸向无限。车轮铿锵着变奏曲,秦岭缥渺如烟。

二十年前,我曾在陇海铁路西宝复线上做民工。从我插队的秦岭山区到复线工地有四十多公里。背上行李,掮起铁锹,挎上军用水壶和干粮,瞭一眼在阳光下朦胧昏黄的渭北高原,便迈开双脚走了去。

那是初冬时节,天不明,上工的哨声便急促地吹响。起来,不洗脸不刷牙也不吃饭,找上铁锹迷迷糊糊往工地走。东方曙色曦微,北风在树梢呼啸。走一阵停下来撒泡尿,然后紧紧裤,尽量保存身上的暖气。最初的工作是挖土方,五六人一组,搭配一辆架子车,从数百米外装上黄土,然后推到路基上,如此循环往复。一车黄土倒下去,好像什么也没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条土黄色的路基竟也巍巍峨峨了。

最盼望的是一日三餐。将一只硕大的搪瓷碗盛满了玉米粥,上面撒些咸菜辣椒,手里再端上两只热腾腾的馒头,真是香甜无比了。千载难逢地开一次荤,就要格外整齐地排好队,伸出五花八门食具,依次走向大师傅。大师傅脸上现出极公允极肃穆的表情,朝每人碗里放上两片或三片肉。那肉片总是泛出美妙的金黄色,如今即使面对山珍海味,也勾不起当年食欲的十之一二了。

路基完成之后,面对那壮观的土黄,我才蓦然感到,原来现代化的交通线路,竟可以用那么原始的工具加上人的血肉之躯铺就。我至今也不能忘记,拉黄土时,脱得只剩下一件单褂,寒风刺着脸颊,汗水顺裤腿往下流,肩上的绳索深深嵌进肌肉…

铁轨铺到我们工区那天,我独自跪在枕木上,摸摸那冰凉乌黑的铁轨,有些泪眼模糊了。那是暮春的黄昏,麦苗在风中摇曳,油菜悄然泛黄。夕阳挨近林梢,匆匆向东方投射出赤红的光影。我哭了,因为这条铁路从东方过来,它通向家乡。多想顺着这铁轨向东方一直走去。

通车典礼那天,大伙儿早早列队站在铁路两旁,终于,远远地有一辆火车头,披红挂彩,喷着白烟缓缓驶来。司机拉响了汽笛,豪迈粗犷的音响在蓝天白云下回旋着、激荡着。那些身着黑色蓝色灰色,打着补丁敞着怀的农民们、知青们、铁路工人们,瘦削的脸上绽出笑容,人人都像凯旋的英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