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08月17日
头版
01

初见端倪

——关于房改的报道之三

从1981年起至今,我省房改工作虽无总体方案出台,但一些地市和企业为解决“公家掏钱建房速度,赶不上伸手要房人户增长速度”的头疼事,先后因地制宜摸索出了集资建房等6项房改办法。这些办法几经试行、完善,现已基本成了我省比较可行的几种模式。这些办法是:

1、以个人投资为主的集资建房。由住房者个人全额或基本全额投资,单位统一征地或利用自有地皮,统一建设。其特点是“要住房,个人掏钱”,建成后,使用权、继承权、产权归己,经常性维修由个人负责,不交纳房租。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商品住宅的性质。蒲城县邮电局1987年由20户职工投资30万元建起80余间,3200平方米的住房,就是采取的这种形式。榆林县教育工会采取集体集资统一打地基,个人筹款建主体,单位和个体合资修建公共设施的办法,每户投资6000元左右,占总建设费用的91%。

2、单位个人共同投资建房或优惠补贴出售。单位投资建房款的1/3或2/3,其余由个人投资。其特点是“以息抵租,产权归公,个人使用,允许继承,不能出售。”户县新建的15栋楼,补贴出售的办法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由财政补贴原价的56%,个人付44%,县属企业单位职工,县财政补贴33%,单位和个人付67%。

3、单位向职工借钱建房。企业在建房资金不足时向职工借一部分钱。这些职工一般都是预先确定下来的住房户。其特点是“有借有还,借款有息。”房屋产权归单位,管理维修也由单位负责,职工住房交租。如汉中市日化厂1985年要建一栋30套、造价为40余万元的住宅楼,当时企业只能拿出33万元,差额就预先从确定的住户处筹借,借款5年内只付息不还款,月息千分之四,5年后还款,照交房租,住户只有使用权,调离时退房还款。

4、组织建房互助储金会建房。这种形式有3种:一种是临时性的建房储金会。主要由有条件私人建房的职工自愿组成。他们在工会的统一组织下,每人每月都向互助会存入大体相同的金额,并由行政和工会拨给部分周转金,依次轮流建房。第二种是长期性的建房储金会。这种储金会除个人储存外,行政和工会要拨出较多的周转基金。职工向储金会借钱,须加入储金会若干月后可申请借款。汉中水泥厂6年多来已有199名职工通过互助储金会的形式,筹资25万元,建房13000平方米。第三种是综合性的建房储金会。即在过去的互助储金会中扩大储额。需建房的职工要在互助会多存钱。房建成后开始还钱,直到借款还清方可减少储金。

5、私人建房,单位资助。即由职工自己投资,在自有房屋基础上扩建、新建,单位给予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帮助。享受这种补贴的职工,不得再向单位要房。汉中市水泥厂对城镇职工私人建房的每平方米补助15元,每户不超过1000元;农村建房每平方米补助3元,每户不超过800元。这种形式对帮助“一头沉”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6、提租补贴。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对由国家和集体投资新建的住宅楼实行了提租补贴居住政策。象子长县和旬阳烟厂等企业,将房租由原来的每平方米0.08元提高到0.27—1.00元不等,单位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办法得到了这些单位职工的认可。

去年底,国务院房改办来我省考察后,对我省采取的以上房改办法下了这样的评语:“工作扎实办法多,积极稳妥效果好”。

本报记者 曲亚沙?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