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渭南地区加快改革构建农电管理新体制
照明电价下降 基本“消灭”无电村
本报讯 渭南地区农村照明电价过去每度达五六角、六七角钱,农民叫苦不迭,怨气很大,现在每度普遍降到了三角钱以下,其中百分之九十控制在了零点二五元以下。这变化主要缘何?
前几年,由于该地区农村有些电工乱收费并从中贪污,再加上一些村干部、村电工及其亲友用不交钱的人情电和关系电,以及屡禁不止的窃电现象,致使不少农村每度照明电价比城镇高出一倍以上,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渭南地区行署从实地调查中了解到,凡乡、镇电管站管理工作做得较好的地方,村电工的作风也好,贪污现象少,电费也随之低。于是,行署从加强用电管理入手,加快改革构建农电管理新体制,在渭南供电局的积极配合下,成立了“渭南地区农村用电管理中心”,由其负责全地区农电的统一规划和供用电管理工作。各县、市设立了“农电管理总站”。他们与乡镇电管站和村电工一起,形成服务到用户的四级农电管理网络。同时,大抓了内部制度建设和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先后制定了《农村用电管理办法》、《农村抄表收费制度》等五类二十七种制度,推行了“三公开、两不准、一禁止”管理办法,即电费标准公开,用电量公开,收费金额公开;不准在电费标准以外乱摊派,不准乱搭“电费车”收无关费用,禁止供“人情电”,建立了自我的约束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长期存在的“供电慢、用电难、损耗大、收费乱、电费高”等难题。
近年来,该地区还采取群众集一点,政府补一点,电力部门拿一点的办法,投资三百七十多万元,解决了一百三十二个无电村的用电难问题,使全区行政村通电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八。
(袁林生 景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