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小说
●吴子平
温和的刘处长终于火了,他决定杀鸡。
“林森,要杀先杀芦花鸡。整天价吃不上,哪儿还能下蛋?”妻子说。
“明玉说的对,趁现在还有点肉,不然更瘦!”母亲也站在媳妇一边。
“哪只肥,杀哪只,我只要吃肉。”儿子只关心杀,至于哪只,标准是肉。
而刘处长的本意,是杀“英国红”,因为它太霸道。他要杀一儆百,为鸡除害。
意见无法统一,只好……
“英国红”更肆无忌惮,芦花鸡已走路不稳了。刘处长为此大伤脑筋。
一日,同窗来访,两人把酒言欢。席间,刘处长又讲起自己的新烦恼。
同窗听罢,一笑哈哈,当下建议杀芦花。
“老刘,道理很简单,杀了弱小,可净化鸡种,这是单淘汰法则。杀了芦花,鸡舍才兴旺。”在深圳当了三年总经理,老同学讲起话名词新,道理更深。
“不过……”刘处长心里总有几分不平。
“你这人啊,遇事总是不过。太优柔寡断,迟早要被历史淘汰。”说罢又是哈哈一笑。刘处长终于迈进鸡舍,他开始杀鸡。
鸡群四散逃避,独有芦花鸡屈起腿,低着头,耸起双翅,在原地瑟瑟发抖。
刘处长手又软了,细心的妻接过了刀。
鸡炖熟了,满屋飘溢着清香。
芦花鸡死后的第三天,刘处长接到了免职的命令,那年他刚满四十一岁。
(作者系西光厂子校教师)
点评这篇小说不似出于初学者之手。作者文字老道,作品意味深长,值得一读。标以“尖尖角”刊头,是因为作者确实是第一次写小说。
微型小说因其短而难给读者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令人引起深思的底蕴,这是许多作者(并不仅仅是初学者)的苦恼。读过仅有六百余字的《杀鸡》,当你放下报纸沉思的时候,是否也给你一种创作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