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母”
(报告文学)
魏建军 冯瑜
为治好儿子的病,杨钝跑遍了全国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医院,花光了多年来的全部积蓄,到头来,希望和失望总是交替着出现在黎明和黄昏。那些日子,医生在她眼里简直就是“活菩萨”,她甚至一看到那大红“十”字就兴奋。尽管所到之处都以“无法治愈”而作结尾,可她没有绝望,只要有人给她提供一个线索,即便千里也要奔赴,“不信东风唤不回。”
三
赵县聋哑儿语训学校。
教师们发现,最近有一位妇女天天都来学校,一来就抡起扫帚,拿上毛巾,提上水桶为学校打扫卫生。她不说话,只知埋头干活。一天、两天……半个多月过去了,校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精神上的折磨,终于开了“佛口”,答应收留下杨钝的儿子,不列入在校生名册,只作旁听。
杨钝偷偷笑了,这半个多月的地算是没白扫。
有一次,杨钝发现一本杂志上有介绍美国残疾人海伦·凯勒的文章,这位集聋、哑、残于一身的美国姑娘,在其家庭教师安妮的帮助下,终于成为闻名全球的文学家和演讲家。海伦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杨钝,她爱自己的儿子,她要抛掉幻想,自己动手来教儿子说话,相信凭着她温情的母爱,奇迹一定会发生!
从此,一有机会,她就将孩子带到田野,带进森林,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每当家长来校,她都要了解聋哑儿童家庭血缘、生长环境、致残原因,并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资料,力图找出能让聋哑儿开口的秘密。
晚上,杨钝坐在电视前,那英语节目使她只见播音员的口型变化,却听不懂内容。她突然悟出一个道理:学生学英语是一个个字母开始,而汉语拼音也是一个个的单音节,只要孩子掌握了这一个个字母,那……
她激动得不敢再想下去。
她一遍遍给儿子教着“b、p、m、f……”“b—a”“m—a”。
“爸……爸”
“妈……妈”
“啊!”这变化来得太突然,使疲惫的杨钝毫无接受的思想准备,竟不知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儿子,再叫一遍,再叫一遍。”
“妈——妈”
“我的儿子,我的宝贝……”杨钝紧紧搂定孩子,眼泪“刷刷”往下流。受尽多少痛苦的折磨,奇迹终于发生了。面对着从天而降的幸福,她象喝醉了酒,酩酊中将滚烫的嘴唇在孩子的脸峡上使劲地吻着,吻着……
学校接受了杨钝的“创造”,决定招收一个聋哑儿语言康复班,聘请杨钝作班主任带课,以期巩固“阵地”,扩大“战果”。杨钝没有犹豫,“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欣然接受了。
半年过去了,在杨钝的教育下,全班22名聋哑儿童都奇迹般地开口说话了。整个校园沸腾了,赵县县城沸腾了……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