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安刮起科技风
正值“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时节,西安刮起了科技风。
在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期间,记者漫步古城,无不受乍起的科技风的浸染。从宽阔的西安火车站广场,到轰鸣的咸阳国际机场,直到拥挤的钟楼下,乃至全城的东西南北中,无处不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巨幅标语,无处不见“向科学技术进军”的醒目广告牌,无人不说“把经济搞上去还得靠科技进步”这一话题。
西安刮风,全国涌浪。连日来,不嫌路途遥远,不顾旅途劳顿,一波又一波扑向她胸膛的,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迷上科技的优秀儿女。
远自江苏省的淮安市,组成了由中小学校长,乡政府文教助理及科技辅导教师的25人参展团。这支来自周总理故乡的队伍,就象当年知识分子向往革命,投奔延安那样,他们在刚刚遭遇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凑钱赶到西安。刚一落脚,就请来先期到达的启东市大江中学代表向他们介绍在中小学开展小发明的经验,决心“通过参观,回去后更好地在中小学开展发明活动。”
河南省巩县一乡镇企业厂长领了10名职工赶到西安,想从展览会上买项技术,回去发展生产。可因参观票紧张,他们排了3天队也没有拿上票。27日那天,天没亮,他们就在售票处排上了队,并找“有办法”的人搞票,双管齐下,非闯进展览馆,抱个“金娃娃”回去不可!
10月26日,大会秘书处第18期简报以“洽谈参观人流如潮”为题,报道了25日参观的盛况:5000张参观券1个多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但售票处还围着成千上万从全国各地赶来要购票参观的人。
我省延安地区,以520人的庞大阵容,奔向西安。他们的行动口号是“带着问题来,捧着成果回”。凭着采用新科技,延安地区的农业生产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林业和畜牧业突飞猛进,石油开采与加工以及其它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延安人朝富裕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如今,他们来到全国发明家云集的西安,广泛结交朋友,参观展品,洽谈项目,频频成交,成绩令人瞩目。
老区人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求,深深感动了发明者的心。来自全国的2400余名发明者,纷纷造访延安参展团,推荐他们的发明成果。全总职工技协展团率先把三项发明成果无偿奉送给老区人民。河北省展团也不甘落后,三位发明者竞相把他们的六项专利技术无偿献给老区人民。双向抽喷机的发明人侯致发、高占娥夫妇还特意致信大会组委会说,我们是自费搞科研,自费来参展的非职务发明者,为了支援老区人民生产建设,为了报答党和用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老区革命前辈,愿将自己的发明作为一份小小礼物献给老区人民,以表示我们夫妇及全家对老区人民的谢意。
延安老区人民对科技的追求,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大大激发了发明者的热情。来自山东省肥城水泥厂的工人发明者郭启盈对记者说,几年来我共取得4项专利,工厂采用后产品质量成倍提高,经济效益猛增,我心里乐呵着哩。这次看到延安人民这样渴求科学技术,对我是极大激励。他表示会后要加倍努力,把他构想中的两项发明很快变成现实。
西安刮起的科技风,一周来已经蔓延到全国。记者愿这风来得更猛烈,祝这潮来得更澎湃。
(徐国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