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1年11月07日

陕西工人报第4版 于右任赈灾西北 人事古今谈 图片新闻 普救寺与莺莺塔 黑雾血泪(报告文学连载)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第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4版
04

于右任赈灾西北

杨居让

自1927年到1929年间,陕西连续三年大旱,饿殍遍野,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当听到陕西灾情时,身为国民党中央审计院院长的于右任,心急如焚,只因足疾,不能行陕查看。适此期间,其长子望德与胡仁源(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女儿胡瑛,在上海一品香菜馆完婚。于右任借题发挥,把儿子的婚庆喜宴变成了救灾募捐会。席间,在向各位宾客致答谢词时,他详细陈述了陕西灾情的严重情况。他说:“我本拟早日回陕看视灾情,因足疾未能成行,余久抱与家乡父老同生同死的宗旨,今各位送来的贺礼,权作赈款送回陕西,于某今以薄酒感谢各位为陕助赈的热情。”说毕,举酒致谢,众人无不感动。8月初,于右任起程前往陕西救灾。

陕西的灾情,深深地刺痛了于右任的心灵。他身为国民党管理财物审核的人,对陕西财源枯竭,储粮殆尽的严峻后果是很清楚的。于是,于右任在回归故里不久即返上海,奔走各地,呼吁募捐救灾。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两次来往于上海与陕西,同时还通过邮局给陕西汇回了大笔赈款。仅就汇回三原(于右任家乡)的赈款,据经办人张文生回忆说,四五年间,于右任赈灾汇款的报表“装订了五册”,其数目之多,可见一斑。

于右任明白,赈济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乡的贫困与落后状况。为了解决根本大计,1930年11月,于右任又回陕一次,正是灾后百废待兴之时。他决定扶助农业,发展生产。为了帮助家乡父老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接受和采用新技术,于右任以自己祖遗和族人的三百多亩耕地为基础,并购买了外地人在当地售的一千亩地,创办了斗口村农事试验场,聘请农业专家辛泉逸和果树专家杨蕴章先后担任场长。并兴办农技学校,培育优良品种,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以惠后人。于右任虑及地方士绅亦借兴办农场之名而行吞并田产之实,特于1934年3月亲书留言,镌刻“预嘱”以明己志。其碑文为:

余为改良农田,增加生产起见,因设斗口村农事试验场。所有田地除祖遗外,皆用公平价钱购进。我去世后,本场不论有利无利,即行奉归公家。国有省有,临时定之,庶能发展为地方永远利益。以后于氏子孙有愿归耕者,每家给以水地六亩,旱地十四亩,不自耕者勿与。

到了1981年,于右任的孙子于子乔从美国回来讲学省亲,看到祖父这篇遗嘱,风趣地说:“谨遵祖训,我不能回来自耕,没我的份了。”

于右任的坦荡胸怀,在家乡父老心里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