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与莺莺塔
王雄文
元人王实甫的一出《西厢记》,使山西永济县的普救寺名扬天下。普救寺原名西永清院,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刘知远派郭威讨伐,围蒲州城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城破,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寺内有舍利塔一座,因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所以又名莺莺塔。该塔平面方形,13级,高约50米,巍峨挺拔,犹见唐代风韵。是我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
“普救蟾声”是一种迷人的声学现象。塔旁有一击蛙台,用石击之,回声响亮,恰似青蛙声声鸣叫,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所称奇,可谁也揭不开其中的奥秘。
如今,科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学科研究,通过对击石回声和自然蛙声的波形声谱的分析,解开了莺莺塔蛙声之谜。原来蛙音回声现象,是由于击石声波通过结构特殊的各层塔檐内表面的反射造成的。各层塔檐是十多层青砖逐层向外延伸而叠成的。这样的结构使塔檐的内表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内凹形的粗糙表面。其上的每个尖角都是入射声波的散射体。因此回波可看作是由这些散射波叠加形成的。
测试记录的分析表明,回波的蛙声特点以击石为最佳,击石回声的时间波形和声谱特性与自然界中青蛙的叫声信号十分相似,从而使人耳的听觉十分自然地产生了蛙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