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上的竹笛儿
华县金堆城钼业公司 宋新乾
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竹笛儿,是在豫南乡下的玉米地边。
那是一九七二年夏天的一个月夜,十岁的我打猪草来到村南的玉米地边儿。从省城下乡来到我们村的一位知识青年正在有情有意地吹笛儿。现在知道他当时吹的调子很苦,而那时我只觉得他吹的调子很好听。我先是站在一旁听,后来便斗胆要求要看看那东西。知青很友善地递给了我。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一种能从小小的六孔中飞出很好听的音乐的竹管叫竹笛儿。于是在幼小的心灵中便有了一个愿望:什么时候自己能有把竹笛儿呢?只可惜当时家穷,没有钱买那大大小小也算侈奢品的东西。
后来随父亲举家迁到了陕西的一座小城。这小小的愿望也由豫南展转千里来到了异地。来陕的第三年,我中学毕业,正好赶上了最后一批下乡的队伍。
下乡的头一个月第一次领到10元钱津贴费,便到县城买了把竹笛儿。竹笛儿拿到手就发誓要好好学,一定吹出个名堂来。或许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儿,在乡下那个很难吃饱肚子的年月,也整日呜哇呜哇地吹;有时吹得老乡的鸡都提前鸣叫也没吹出个名堂。就在这一年,我考上了一个很没名气的学校,天地大了,才知道有一位叫王铁锤的吹笛者能将笛子吹破;才知道自己吹竹笛儿的技艺还差得很远。
后来毕业分配来到一座矿山,恶劣的气候、闭塞的交通及令人窒息的生活内容,才知道生活中有悲欢离合,有忧郁伤感和许多的不尽人意。这时才知道吹笛儿是排遣许多不快,消除人生的寂寞,可以使人高昂起来的好东西。知道了这些,那种当初想吹竹笛儿吹出个名堂来的功利欲便不那么强烈了。就这样在劳作之余,除去看书报之外便是吹笛儿了:忧伤时吹它,欢乐对吹它,居然也在这座矿山吹出了些名气……
前年娶妻生子,诸多的家务琐事及抚养孩子的义务,使得我渐渐怠慢了笛子。孩子一周岁的时候,妻子整理杂物随手将竹笛儿抛在了场院里。见此境况,平日很和善的我竟对妻发了脾气,吵得孩子哭闹不休,最后我竟赌气到了“宁可不要孩子也不能扔掉竹笛儿”的地步,而这时妻才知道:笛子和孩子对于我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以后我又开始了吹笛儿。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不吹竹笛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