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才子
●张宝成
在宾馆工作的好友告诉我,她妹妹吃得好,穿得好,全家都为她服务,高考却是几考不中。而他丈夫兄弟三人,在家庭贫寒、生活艰苦的情况下,竟一个个金榜题名。两个考入军事院校,一个考入重点大学。
她讲到,她的丈夫的家在周至县靠山边的一个小村庄,父母的文化水平仅限于识别人民币数额的大小。由于家里三个孩子都是男娃,从小就吃得多,穿衣费,使得父母叫苦连天,家中的生活也十分拮据。由于是山村,上学条件也很差,小学距家五六里路程,教室里仅有桌子,凳子自备。天不亮就要背上书包,带着凳子,提着灯笼往学校赶,中午也不回家,啃上几口干馍便是一顿午饭,下午放学回来的路途中顺便拔一笼草回来喂猪。丈夫是家里的老大,小学毕业后,母亲想让他留在家中做体弱多病的父亲的帮手,不让他再继续上学,他哭,闹着不从,父母最后也只好由他去了,但明确答复无钱供他。为了存钱上中学和购置学习用具,他就利用假期和星期天随同大人进山采药换钱。丈夫上的中学距家约40公里,吃的粮是自己从家里带,每个星期天下午往学校赶,身上背着面、馍和咸菜。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激励着他奋发向上,磨练出了吃苦耐劳的意志,树立下了立志成才的决心。高考成绩下来了,他名列前茅。他本可以进重点大学,却选择了军事院校。因为进军校的一切费用都由学校承担,能减轻家中的负担。也许是受丈夫成功的激励,也许是艰苦环境的磨练,他的两个弟弟个个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多次分别代表不同年级参加省市举行的数、理、化竞赛。丈夫和我经常鼓励他俩。有时,看他们住校吃不好饭,又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担心身体受不了,就给一点钱叫他们买点好吃的补补,结果都拿出去买了参考书。他俩说:“我们现在比哥上学时条件好多了,能坚持下来。”一次我冒雨随丈夫回周至,在家里外找不见他俩,婆婆对我说在瓜地里,我来到瓜地一看,两个人坐在一个瓜棚里学习,大雨和湿地对他们没有一点影响。由此,我真正体会到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练和寒门出才子的道理。我们城里一些学生考不取大学,恐怕正是缺少这种吃苦的精神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