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通 样样松
兴平45信箱 陈浩
活了快半辈子,至今也不晓得“百无聊赖”为何滋味儿。而且一听到有人嗟叹“时间难捱”,不平之气就直冲脑门儿,恨时间老人的偏心眼儿。过后一想,又觉可笑,怪谁呢?还不是怪自己“雅兴”太杂,多的不说,仅举三例,就足以将业余时间塞得满满的了。
一是文学。小说、诗歌、散文无不涉猎,李白、茅盾、朱自清均为我师。饭后茶余,灯前榻上,一卷在手,如聆大师教诲,似与前贤恳谈。读得兴起,便作涂鸦,虽常常是泥牛人海,然一旦偶有拙作见于报端,则其乐陶陶,“三月不识肉味儿”了。
二是泥塑。不知何处觅来的“灵感”,一次偶然为之,竟捏出了颇有意味的小仕女,赚得了同事们的几句赞赏,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屋角、案头俱是泥胎、土坯,惹得妻嗔子哂,我仍不减其兴。日积月累,小小斗室竟成了泥人世界。下班归来,玩赏着一件件形态各异、妙趣横生的“艺术品”,顿扫疲烦,陡增逸兴,悠悠然自得其乐矣。
三是音乐。天生的五音不全,却偏偏痴迷此道。早年曾自制二胡一把,吱吱呀呀地消愁解闷儿。后又学拉手风琴,一把购自寄卖店的“古董”伴我渡过了艰苦的插队生涯。成家后,节衣缩食,鸟枪换炮,虽非名牌,但对于我这层次的消费者来说,也算是奢侈得可以了。从此,每逢读倦捏乏之时,或独奏一段,或为妻、儿伴奏一曲,怡然之情,天伦之乐,便融入这美妙的琴韵之中,化为温馨的春意了。
“样样通,样样松”,妻常如此嗤笑,但我却不以为然。我有我的事业与追求,这才是我生命的主旋,而上述的一切,不过是这一主旋中的几个欢快的音符而已。只为自娱,只求充实,拾人一句牙慧:只想活得潇洒一点,这就是我的业余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