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说话的分量在于调查研究
应志治
工会组织必须替职工说话办事,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说什么,怎么说才有分量,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笔者手头就有一个例子:某厂讨论承包方案时,与会的两位工会代表,由于情况不明,一位提了三条意见,被否决了三条。另一位,干脆坐了冷板凳。结果,有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职工很不满意。可见,要替职工说话,仅凭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工会干部要替职工说话,就必须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不仅要了解职工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要了解与之相关的政策规定;不仅要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等等。只有这样,我们说话才会有的放矢,掷地有声。如果心中无数,说话说不到点子上,非但不能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引起有关方面的反感,往往使一些应该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现在,随着中央12号文件的深入贯彻,工会干部替职工说话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替职工说话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