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科技竞争:一场“世界大战”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统计,80年代间,发达国家用于基础研究与开发性研究的经费从605.45亿美元增至1948.45亿美元,增幅是2.2倍。以苏、美、日、法为例,增幅分别是1.52、3.34、5.56和6.1倍。发达国家的教育经费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高达5%至7%。
这场世界性的科技进步竞争的另一方面是相互学习。日本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模范”。其企业用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科研费用一般为该技术原研究费用的2—3倍。结果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日本由主要技术输入国变为技术输出大国。美国如梦初醒。
为了鼓励企业的科技开发,许多国家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特殊政策。第一,缩短折旧年限。第二、把研究与开发领域的人员和材料费用计在折旧费内。第三、企业用于设备更新的投资,以10%抵免当年应缴的所得税。第四、对新产品试制实行低利率贷款。第五、推动科技与生产结合,除支持研究人员创办企业,组建共同利益集团,还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流人两年的科技人员可享受相当于一年工资的额外奖金。第六、推动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增强科技开发能力。事实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和平发展时期,也就是一个经济的竞争时期。这种竞争,日益显示出其实质是一种科技进步的竞争。其竞争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在一种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
(摘自《现代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