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弹琴
惠焕章
对牛弹琴的典故被人们传吟得很久了,它既是对那些不看对象、对一窍不通的人高谈深奥的道理的人的一种讽刺,又在告诫人们,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干那些白费气力的傻事。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着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牛弹琴。也许有人疑惑,难道牛蹄子也能弹出动听的音乐来吗?然也。君不见时下有不少专业性很强的会议,都要拉一些根本不懂行的领导或名人唱主角。尽管他们弹出的调子不怎么对路,却洋洋洒洒,弹兴十足。专家们呢,不听也得听,难听也得听,听不明白也得瞪大眼睛听,末了还得说好听。你敢不听?又如某些单位和部门,选拔人才时,不看是不是这方面的料,只要听话就好。结果对上面他确实听话老实又可靠,可对下面,对工作,却只能是牛弹琴。结果弹来弹去不是调,一招一式惹人笑。
鲁迅先生曾“俯首甘为孺子牛”,茅盾把自己喻为牛的尾巴,郭沫若则说自己是牛的尾巴上的一根毛。一些公仆们也常以人民的老黄牛自持。而那些喜欢处处出风头,舞琴弄巧,只会在琴盘上毫不负责任地乱踢腾的,又是何等品种的牛?与对牛弹琴相比较,牛弹琴难道仅仅是一种令人可笑的白费力气的傻事吗?
牛是不懂音乐的,牛也不会弹琴。牛有牛的长处和优势。真正的牛是不会轻易走上琴台去的,希望我们一些“牛伯乐”们也不要勉强地将牛硬往琴台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