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之志
(散文) 李文举
去岁初冬,我因公去了商南县文化坪的勒马崖。勒马崖背倚崇山,叠翠千丈,山路逼窄得人们只能仄着身子蹀行。山顶上松柏茂盛,山洼处黄腊树的霜叶,比得上北京西山的红枫。石缝中铁僵树艰韧而弯曲地生长,山脚下灌木丛杂,落叶盈尺。就在这盘根错节,根须如网的脚下,那一根根青藤,粗如臂膀,细如手指,扎根于草泽水渚间,与凤凰尾、狗骨头刺为伴,兴致勃勃,攀援木石,奋力向上,直冲云霄。
不可小看这青藤的触须,嫩如芽菜,细如发丝,但只要它抓触住什么,就会聚拢缠绕,绝不松动。令人不解的是,面前有时分明是光秃秃的青崖,寸草不生,但它依然毫无所忌地伸出无数个茎须,紧咬岩表,匍匐向上。正爬间,忽然前面出现了深涧,两山对峙,简直不可逾越,但不知它有何种特异功能,凌空一跃,又紧紧抓住了对面的山崖,继续开始了它的攀登路程。这一条长似巨蟒的藤桥,横空飞架,壮观奇绝至极,当地人把它叫“过山龙”。
青藤坚韧顽强,柔中有刚,又使我与山里人的性格连在一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里人的致富出路在山,他们尤念“山”字经,“依山致富,兴林抓牧,整坡造田,开矿办厂”,凌云之志已立,如同青藤一样,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任干给一任看,艰苦卓绝,锲而不舍,做着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大事。
青藤的生活条件,简直是“赤贫”。它不择土壤,无须营养,一滴水,一凹土,一片阳光足矣!它的位置在人们心目中卑微低下,但它不争宠,不攀比,信心十足地在石罅崖缝中乐呵呵生长。到头来,把它的根、茎、叶全部给了人类。藤子编成极好看的藤筐、藤椅,其纤维可织成葛布,打成葛鞋。藤叶是喂猪的好饲料。藤根不可忽视,除药用外,还能制成淀粉食用,六十年代低标准时期,山里人(包括我自己)靠这种淀粉馍渡过了饥荒。尽管如此,青藤还常遭受樵夫或出于好奇的人的任意斩杀,一刀下去,割其喉,断其茎。于是乎上边一段慢慢干枯死去,但下边却又顽强不屈地在抽条分枝,积蓄力量,准备第二次冲刺。
青藤的存在,似乎在迎接不断的考验。暴风骤雨,不予恩惠,斩杀摧残,轻蔑卑视,但它却能雍容自在,凝神静气,以冷隽对狂热,以静处对喧嚣,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这是何等壮而弥坚之志,这是何等博大壮阔的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