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4月23日
第2版
02

“隧道之子”解和平

东起湖北襄樊的渝铁路,走过郁郁葱葱的鄂西丘陵之后,向西南一折,便一头扎进雄浑苍凉的秦巴山中。于是,在一个险山恶水的地方,便出现了一座襄渝铁路线上最长的隧道——5334米的大巴山2号隧道。隧道工解和平,自襄渝线通车始一直干到现在,大伙儿都说他是——“隧道的儿子”

1977年,从陕北农村走来的解和平干起巡道工。那时,襄渝线刚刚通车,各种条件比现在还差。解和平没有因为苦而退缩,沿着10多里长的隧道,冒着疼人的寒气,他一干就是6年,并成功地创造了“巡道工责任公里小补修”的经验,及时消除线路病害。

7年前,解和平担任了隧道工区工长。从此,他更是一心扑在隧道里。夏季汛期是养路工们最难熬的日子,解和平每到这时对隧道总是“牵肠挂肚”。有一年的这个时候,他接到岳母病危的电报,妻子苦苦央求他,他才决定同妻子一起回陕北探望岳母。可是,两人到了西安,他把妻子送上开往陕北的汽车,自己却要溜回巴山,妻子气得直骂他:“你的孝心叫狗吃了!”然而,在巴山,一场越下越大的雨能搅得他心神不安,连他一向爱吃的饺子也引不起他的食欲。最后,他干脆钻进雨帘,回到他的隧道里……

原先隧道里行车时速每小时仅15公里,如今已提高到60公里。为这,解和平和他的伙伴们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有人统计,解和平在隧道里义务劳动已达4000多个小时。长期不见日月的拼搏,使他患上了腰肌劳损和关节炎。尽管如此,他依然对隧道一往情深。

近年来,解和平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铁道部劳模、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当人们每每问到他今后的打算时,他总是说:“我的根在巴山,我爱隧道!”(张昕)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