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党参功过论
王东玉
尽管“良药苦口”这句格言,几乎人人皆知,但面对患者们在服药上那种较普遍的喜甜厌苦、乐补恶泻的态度,一些老中医不得不感慨地说:“党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党参性温味甘,于虚弱者有滋补匡扶之效;大黄性寒味苦,于实热者有泻火导滞之功。既然性能各异,功效不同,那末对症下药应该既是医家之责任,亦是患者之所求了。
然而可惜的是,一些患者往往喜党参而恶大黄。本是内火郁积,舌焦唇敝,应以大黄这类攻势凌厉的苦寒之药泻之,但在心理上,他却仍然希望医家用党参之类的温甜之剂。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即使党参误杀了他,他也不咎其过;大黄拯救了他,他也不计其功。这便使医家有了此番浩叹。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两句经常被连在一起而警策世人的话。如果说“良药苦口”的箴言,还不能为所有的患者接受、理解的话,那末“忠言逆耳”的警语要为世人、特别是做领导工作的同志接受、理解,尤其付诸实践,恐怕就更难一些了。因为忠言本身的效应和善进忠言者的遭际就很使人生畏。
当一个人被恭维奉承的甜言蜜语搞得昏昏然、飘飘然的时候,尽管他已忘乎所以,正面临被捧杀的危险,但他依然爱听顺耳的话,如同党参适口一样,吹捧的话听起来总是让人舒服。一旦有人很不客气、自然也是毫不动听地指出他的缺点错误,尽管这对他大有裨益,可以教育甚至挽救他,但由于听起来刺耳,他仍然表示反感。倘若在朋友间,很可能因进逆耳忠言而伤了彼此的和气;倘是上下级,或象古代的君臣间,要是犯颜直谏,那末,进忠言者遭到打击报复是常有的事。
喜用、尤其是误用党参,势必戕害身体,甚至危及生命;热衷于被人吹捧、恭维,喜听顺耳之话,则必然失去自知之明或中奸佞者之计。这样,他便会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甚至栽进泥坑而不可自拔。 《资治通鉴·晋纪》中有言:“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看来畏得是有道理的。
倘若大黄的功劳不被埋没,逆耳忠言能被更多的人所乐于接受,则笔者幸甚,世人幸甚,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