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2年05月16日

陕西工人报第3版 情真意切谱新歌 谁能“感化”希特勒 徐志摩的婚恋悲剧 相安 西安举办中华大家唱(卡拉OK)比赛 风华 广告

当前版:第A3版:第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第3版
03

情真意切谱新歌

——访中央乐团著名作曲家王酩

冯瑜

我不大懂音乐,对于许多人都知道的王酩我却不甚清楚,不过不要紧,因为他创作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给我架起了了解他的桥梁。趁他来西安为全国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群众歌唱比赛复赛当评委的机会,我采访了他。

55岁的王酩,现在是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主席,一级作曲。他自1964年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分配到中央乐团起,就一直致力于音乐创作。20多年来,他为许多电影谱写了插曲,如《渔家姑娘在海边》(《海霞》)、《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黑三角》)、《妹妹找哥泪花流》(《小花》)、《妈妈看看我吧》(《樱花》)、《谁知道角落这个地方》(《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等,以及歌曲《难记今宵》被群众广为传唱。对于他这种以抒情见长的创作风格,他自己概括为情、美、新、理、味、力、趣七个字,而又以情为主。他顺这条路子创作的许多歌曲,都受到了群众特别是青年朋友的欢迎。

如今音乐走红,对于这样一个卓有成就的作曲家,我原想王酩一定是桃李满天下,然而他告诉我,他一共只有两个半拉学生。说半拉,是因为人家并没有全部投靠于他。这种局面不能都怪学生眼里没水,而是王酩对学生近乎残酷的严格要求。他收学生有几个“不要”:对他的风格没有兴趣的不要;人品不好,不可靠的人不要;对老师传给的东西不爱护的不要;没有成功希望的不要。但在普及群众音乐方面,王酩却是广收门徒。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办了一个通俗班,培养了许多业余的音乐人才。

对于群众性的中华卡拉OK曲库歌唱活动,王酩认为这是音乐方面经过一段探索徘徊之后真正找到的适合群众自娱的好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文化市场。他希望能有一些固定的场地。比赛当然是一种推广的办法,但长期搞还是要靠一些牢固的阵地,收费不要太高,要让人们能唱得起。如果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群众艺术馆能把这些活动开展起来,再办一些培训班,那一定能使这项活动更好地开展起来。

作为评委,王酩对陕西选手的水平评价较高,他认为民族组的两位选手都不错,可以看出陕西的群众音乐歌唱水平是很高的。但仍需努力,要扩大眼界,多学习、多交流,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人来参预中华卡拉OK曲库演唱,使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繁荣多彩。 (王酩近照 冯瑜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