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婚恋悲剧
杨居让
1920年9月,才华横溢的徐志摩离开了美国,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伦敦。他本打算在这里学习西方的文化与艺术,可在这里他认识了美丽少女林徽音,从此,他坠入了情网。他频频与林徽音约会、散步、谈心。然而志摩已是结婚五年的有妇之夫,为了赢得少女的爱情,他决定和原配妻子张幼仪离婚。诗人的汹涌热情,冲破了道德的堤防,在张幼仪生下第二个儿子后不到一个月,经人证明,志摩和妻子在德国离了婚。
不难想象,志摩闪电式的离婚与林徽音有着很大的关系。可是志摩离婚以后,林徽音留给他的只是怅惘。1922年秋,林徽音随父林长民(原北洋军阀司法总长)归国,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定了婚,徐志摩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苦闷中的志摩,又在北平上层社交活动中结识了年轻漂亮又富才华的少妇陆小曼。陆小曼不但妩媚漂亮,且擅长国画和戏剧创作。这在当时的文化界,特别是女流之辈中,可谓超然出群。这对家境优裕且留过洋又沉浸在失恋痛苦中的志摩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久,徐志摩和陆小曼就陷入热恋之中。
陆小曼系有夫之妇,徐志摩也是离婚再恋爱,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闹得满城风雨。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和徐陆两家均表强烈反对。徐志摩为了摆脱尴尬的处境,1925年3月离开了小曼,赴欧旅行。暂时的分别,使得二人之间的爱情更加炽热。1926年10月,志摩和小曼终于结成伉俪。
新婚燕尔,情浓意蜜。但时间不长,浪漫的爱情成了幻影。其一是因徐申如(志摩之父)不赞成二人婚姻,断绝了经济援助;其二是因陆小曼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挥金如土,且染上了吸大烟的恶习。于是,经济拮据,徐志摩不得不为挣钱而奔波。他拚命地写文章,兼职代课,却是人越来越忙,债越欠越多。志摩曾分别在光华、东吴、大厦三所大学任教,后又受胡适之邀,在北平任教,月收入平均六七百元之多,况且在北平任教时,志摩吃住都在胡适之家,几乎不用花消。根据志摩的收入,维持小家庭的开支是绰绰有余。但陆小曼是优越惯了,潇洒惯了,吸烟的恶习又改不掉,这月收入六七百元也就无济于事。每到发工资,志摩就如数寄回家中,仍月月不够用。志摩竟恓惶到给陆小曼写信让她从家乡要包茶叶寄到北平,将旧棉袍缝补后寄来。志摩多次劝说小曼让她离开上海同来北平,小曼就是不听。志摩无奈,最后连文章也没时间写了,只是教书,因写文章的钱毕竟来得慢。1928年,志摩愤而出走日本、美国。
志摩的出走,并没使小曼醒悟。悲观失望之际志摩惦念以前的恋人林徽音。1930年徐志摩沈阳之行,看望林徽音。见到重病的林徽音,志摩倍觉伤感。遵志摩嘱,林徽音到北平养病,志摩就住在林徽音家以便照顾。尽管志摩多次写信给小曼解释,他只是照顾重病中的林徽音,他仍爱自己的娇妻,但小曼仍大为嫉妒,且不愿离开上海这繁华的生活圈子。
1931年11月19日,在由南京返北平时,徐志摩为了给娇妻节省一点钱,搭乘免费邮机,因大雾在山东遇难,时年36岁。徐志摩,年轻的诗人,为爱情而辛劳,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里程。陆小曼为志摩写下了哀惋的挽联: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毋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