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尼古丁
(调查报告) 高裕忠
如今,从人们口中吐出的灰色烟雾,已飘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每寸土地,每个角落,弥漫着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惊人的吸烟人数
“饭后一支烟,好比活神仙”。这句话不知出于何人之口,也不知起源于何时,但着实解脱了一批“瘾君子”。他们把吸烟看作是一种消遣和享受,还有的青年人把吸烟当作“风度”、“派头”的象征,盲目地认为穿时髦衣服,戴金丝眼镜,嘴里叼高级香烟是神气,甚至可以博得姑娘的喜爱;还有的人把吸烟认作现代化和富有的标志,个别女性也以吸烟来显示当代女人的风雅。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我国的吸烟人数急剧上升。截止目前,全国烟民已超2.5亿。也就是说,每百名公民中,就有23人是吸烟者。而除去儿童、少年,每百人就有62人是“瘾君子”。国家卫生部对51万人抽样调查结果是:总吸烟率为33%,其中男性达61%,女性为7%。
吸烟人数如此庞大,用于吸烟消费金额更是令人咋舌。全国香烟消费每年在15000亿支以上,消费总额超过403亿元人民币。如今,国家几次调高烟价,但未能遏制“瘾君子”上升趋势。他们宁可少吃一顿饭,却不少抽一包烟。吸烟的档次也就越来越高,黄果树,红豆等中档烟已难出手敬人;红塔山、阿诗玛还算凑合;万宝路、希尔顿等高档洋烟已不希罕。假若你留心一下每个城市的街道两旁大小商店,恐怕没有不售香烟的摊点。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形容售烟摊点,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特殊的“介绍信”
不管你是否留意,烟卷在有人的环境里,互敬互递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交际工具。这种风气,在不同的场合,体现着不同人物的心态。
A君,职业个体户。在做生意的几年中,他的处世哲学极为简单,要得办成事,烟得走在前。见到搞批发、掌握紧俏商品的“实权派”,话未开口,一支“进口”带把的洋烟便递了过去。生意吗?毋须多说,便在一阵吞云吐雾中达成。别的商店没有的货,他有。至于赚钱后给“实权派”送上点烟酒,那是小菜一碟,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B君,机关干部。他本来烟酒不沾,没事看书读报,很少到“瘾君子”里面钻。尽管他工作卓有成效,但吸烟的同事总认为他“清高”、“不合众”,民意测验就败下阵来。那个工作平常的人,整天进那个处,出那个科,走一圈打一排子烟,还落了个“联系群众”“没架子”“人缘好”的美名。实践使他悟出了个道理,便被迫学会了吸烟。
C君,某单位采购员。他出门办事,只拿几条上等烟。这“导火索”一点,任何“障碍”都会被炸得粉碎。绝窍吗,就是敬烟开路。有个不吸烟职工要求调动,屡找人事科长不得其果。有人给他出点子:“科长喜欢抽两支,何不送上两条”。这位职工顿开茅塞,照此办理,很快如愿以偿。
D君,工厂行政干事。他虽说一介平民,却是该厂有名的“能人”。在他的口袋里,总装着高、中、低三档香烟。见了要用的人,高档烟敬上;碰到顶头上司,中档烟就行;至于那些低档的,当然递给“平辈人”的。由此,他“斩关夺隘”,轻而易举地调动了妻子、安排了子女,儿子不够年龄也穿上了军装。
E、F、G君……
香烟被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已远远超过了“过瘾”的功能,而逐渐成了一种特殊的“介绍信”。
尼古丁的报复
这是一组可怕的数字:
世界上每年有200万—250万人死于尼古丁中毒,而中国每年就有10万人为此丧生;
世界上每13秒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
我国每年有66万脑癌、150万肺癌、冠心病的死亡患者,90%以上有吸烟史;
吸一支烟,可缩短寿命5.6秒钟;
医院对3000名工人追踪调查,其中161名死亡者全部都会吸烟;……这绝非耸人听闻。这是经诸多科学实践证明了的事实,容不得半点质疑。
花钱买病,吸烟致病。对吸烟者本人,是自作自受,可对那些被动吸烟者,就显得太不公平了。丈夫吸烟,妻子、孩子受害,他们为何要遭此罪孽呢?
戒烟不难贵在决心
面对众多的“瘾君子”,能有什么办法使他们逐步戒掉呢?
首先,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广泛提倡戒烟;二是要克服不良习惯,取消接待客人敬烟的礼仪,形成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三是“瘾君子”们为了他人和自己的身体健康,下决心戒烟;四是要采取措施,禁止在公共场合和工作场所吸烟。如果能做到这些,吸烟者就会逐年减少。
戒烟,关键在决心。只要铁着心肠堵住诱惑,就能和烟“断交”。
戒烟应大力提倡,势在必行。我国全民戒烟的日子,大概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