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白清才省长谈破“三铁”转机制
——在省府召开破“三铁”转机制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目前,我们一定要让广大职工,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真正认识到几十年来,我国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营企业管理模式,有诸多弊端。这些弊端集中表现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等方面,简称为“三铁”。我们都是实践者,很长一个时期,大家都曾把这几个方面当作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在走来走去证明这个东西不行,不利于社会主义企业优越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干部、工人积极性的调动,更不利于广大职工聪明才干的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滋长了懒散疲塌的作风。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不然对“破三铁”容易产生误解,或者产生其它想法,好象“破三铁”就是厂长解雇职工,领导解雇群众,让大家失业,这就把改革三项制度的本来意义误解了。我看“破三铁”,就是要从我们过去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中好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从实践当中提高大家的认识,这就给我们的改革创造了一个前提。应当相信,在实践改革的过程中,广大职工不但不会反对这场改革,而且会积极赞成和支持这场改革。
我讲过多次,对于“破三铁”,就是不要把它简单化,应该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破三铁”,决不是叫职工失业,而是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的一个根本改革,而这个改革的结果,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励大家奋发向上,有利于发挥大家的聪明智慧,实践证明不是这样吗?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是脱颖而出吗?过去工人不能当干部,干部不能当工人,结果埋没了许多优秀人才,现在人才不是出来了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宣传解释“破三铁”的意义,它决不是叫大家失业,没饭吃,而是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的一个根本改革,激励大家奋发向上,鼓励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开始“破三铁”时,电视、广播、报纸都讲,来势很猛,现在,“破三铁”不敢说了,是不是“破三铁”破错了?不要破了?我看不是这个问题。5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还登了北京的消息,实际上是对“破三铁”改了个提法嘛。“破三铁”,是一种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而且这个语言抓住了要害,一句话把事情都说清楚了,谁都知道它说的是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我认为,对于“破三铁”这个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要看它的实质,不要讳忌这个字眼。至于那种把“破三铁”认为就是厂长解雇职工,领导解雇群众,让大家都失业的看法,这是对“破三铁”片面的理解,好象“破三铁”就意味着叫工人失业,这就把“破三铁”的意义和它要发生的作用完全歪曲了,至少是一种误解。所以我多次强调,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就是这个道理,不要把它简单化。当然我也不主张搞那些非常激烈的口号来刺激人,给人一种压抑感,使人紧张和恐惧,这都没有必要。我觉得什么铁手腕、铁心肠、铁面孔,这个说法不妥,不要这样提。
现在,应该看到,在“破三铁”转机制这个问题上,有些企业是雷声大雨点小,虚张声势给上边看,实际上没有真正动手,思想上还犹豫不决,等别人的经验,等保险了再往前走。这就缺乏一种闯的精神,如果我们大家都是等,你等什么,结果其他企业上去了,其他省发展了,我们又喊自己落后了,没有跟上去,老在屁股后头追不上。前一段“破三铁”,叫得很响、很厉害,省里抓了100个企业,100个厅长下厂抓点,现在,100个厅长是否都收兵回营了,蹲点变成了联系,联系变成了不去,最后以刮阵风、响阵雷而了结。这就叫走过场、搞形式,大哄大嗡,不解决实际问题。这里试问我们省直机关的领导,既然你到了点上,把企业的机制转换不过来你还当什么领导!“铁交椅”就指的是当太平官,太太平平过日子。这种“铁交椅”、“太平官”,对社会主义、对国家,有什么建树!有什么贡献!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依靠大家是能够搞好这场改革的。领导到基层,决不是包打天下,也决不是神仙、上帝来啦,而是帮助大家,给大家壮壮胆子、出出主意。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把自己管辖的地方或部门的经济搞上去,把改革搞好,这一点如果做不好,那怎样还能当领导呢?
我们社会主义的企业,公有制为主,社会主义企业的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所以我们办好一个企业,特别是各级领导必须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要牢牢地树立这个观念,决不能动摇。既然职工是企业的主人,那么主人就要象主人的样子,主人既有权利,也有义务,主人应该尽到主人的责任,对此,也必须明确提出要求。如果在企业里作为主人,没有尽到主人的责任,或者失去了做主人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那就应该给予处理嘛,当然处理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允许企业辞退职工。职工被工厂所辞退,就是说你没有资格当主人,因为你已经违犯了厂规,违犯了店规,你没有尽到主人的义务和责任,那就要辞退你。你犯了法,违了纪,那还要开除你,甚至法办你。只有通过“破三铁”转机制,解决了奖勤罚懒的问题,解决了惩处违法乱纪的问题,也就真正解决了大锅饭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同时也真正体现工人阶级应有的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在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的党政机关在内,“人浮于事”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个问题我多次谈到。本来是五个人的工作量,却由十个人来做,久而久之,我们这一支工人阶级有觉悟、有组织、有战斗力的队伍,会变成什么一种情况呢?将变成松松垮垮。一年两年可以,长期下去能行吗?这样就把我们工人阶级的优势、特点消失了。我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要实行优化组合,也就是把多余的人员减下来,宁可叫五个人的事情五个人干,五个人下来以后去学习,也不叫十个人都在那里浮着干,这样对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绝对没有好处,带来的消极影响却很大。减下来这部分富余职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个积极的态度,不是简单地推到社会上让他失业,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首先是进行认真的岗位培训,就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企业后劲为目标,进行岗位培训。因此,每个企业都要把培训职工包括培训在岗职工,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说到底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是为我们企业的发展积蓄后劲,是知识的投入、技能的投入、觉悟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来扩大生产,当然也允许某些有专长的职工,另找一些职业。必须指出,在“破三铁”转机制的改革中,要把学习培训作为一项任务明确提出来,学习真正好的,也应该给点奖学金,不是说光拿个基本工资,要鼓励大家好好学习,通过这种办法,随着事业的发展,把那些有素质的劳动者,让他们很快再进入岗位。真正不好的,不符合做主人资格的,那是属于辞退的问题,犯了法还要依照法律制裁,那是另一回事。这样以来,所谓“破三铁”又破了啥呢?我看破出了一个新气象,破出了一个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让国家、企业、集体、个人都得到实惠。这种情况职工群众为什么不拥护呢?社会为什么不安宁呢?有些人认为,保护这个铁饭碗,就是维护了个人利益,维护了职工利益,我说这是不对的。如果企业没有效益,长此下去,那铁饭碗最后变成了没饭碗,大家都没饭吃了。因此,除了我开始讲的,做好思想工作以外,只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大家就容易接受了。当然我们聘任干部也好,择优也好,还应该防止不正之风,所谓拉关系,工人最反感。你只要公道了,工人就拥护。你要不公道,大家就反对你。一个领导者有没有威信,在于自己公道不公道。只要公道,只要出于公心,那群众心里是有杆秤的,老百姓自己是有是非标准的。